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杨文军、丁炳然) 七月骄阳似火,青春脚步铿锵。7月2日至12日,塔里木大学农学院“石榴花开”实践团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亚苏克村,开展石榴花开第五期暑期辅导班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厚植爱农情怀,赋能乡村教育”为核心,通过多元课程体系、民族文化浸润、科学教育启蒙、爱国精神培育四大维度,为边疆儿童点亮知识之光,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精准对接启新程,石榴籽情暖童心
7月2日,实践团未雨绸缪,深入亚苏克村开展“走村入户”宣传动员。队员们手持双语(汉语、维吾尔语)宣传手册,逐户讲解安全教育、科学探索、普通话培训等特色课程安排,为后续活动奠定坚实群众基础。当晚,团队也及时召开岗前培训会,围绕教学规范、应急救护、民族文化沟通技巧等开展专项演练,确保支教服务专业化、精细化。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亚苏克村开展“走村入户”宣传动员。通讯员 连海峰 摄
多元课堂播火种,教育赋能助成长
实践团队联合托喀依乡派出所开展“平安度夏”主题教育。通过深度讲解溺水危害、交通安全隐患、诈骗电话最终目的,为孩子及家长普及安全知识。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联合托喀依乡派出所开展“平安度夏”主题教育。通讯员 连海峰 摄
团队开设“推普助力振兴”村民课堂,针对当地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薄弱环节,对70余名村民开展国语言普及;儿童书法课上,团队成员以“爱国”、“石榴”“团结”、“自己的名字”等词汇为范本,指导孩子们书写毛笔字。8岁的阿卜杜拉·艾力自豪地举起写有自己名字的宣纸:“我要把‘中国’两个字贴在家里!”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指导孩子进行书法写作。通讯员 连海峰 摄
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深入田间地头,使田地变身自然实验室:孩子们手持放大镜辨识瓢虫与蚜虫的共生关系,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蜻蜓复眼结构,惊呼声此起彼伏。
图为实践成员指导孩子使用体式显微镜。通讯员 连海峰 摄
7月7日正值七七事变88周年,实践团在村党群中心广场与村民一同参加升旗仪式。在随后的爱国主题教育课堂中,队长杨文军拉动防空警报,结合历史图片讲述抗战故事,为孩子们根植爱国血脉,随后的红色读书角中,孩子们观看爱国影片《我和我的祖国》。
图为实践成员与孩子们进行默哀。通讯员 连海峰 摄
趣味化学课上,“彩虹泡沫”“魔法变色”等实验引爆全场。同时团队成员以农学专业知识将课堂延伸至作物栽培,带领孩子播种番茄种子,记录生长日记,播撒“知农爱农”种子。
图为实践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化学小实验。通讯员 连海峰 摄
乡土实践润童心,民族团结石榴红
图为实践成员带领孩子们开展“杏园研学行“ 通讯员 连海峰 摄
实践团队带领儿童开展“杏园研学行”。辨识蜀葵、田旋花等南疆特色植物,制作标本手册。金灿灿的杏树下,孩子们协作采摘果实,丰收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果园。
民族舞蹈:吐尔阿尔·巴哈哈别克等哈萨克族队员教孩子们跳起哈萨克舞蹈,孩子们踮脚模拟采撷动作,袖摆翻飞如绽放花瓣;接着带领孩子们体验冬不拉等名族乐器,孩子们轮流拨动琴弦,现场其乐融融。团队副队长谈琪则带领孩子们一起剪纸,传承非遗文化。
图为实践成员教孩子们跳哈萨克舞蹈。通讯员 连海峰 摄
最后的汇演将活动推向高潮。亚苏克村大礼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实践团与孩子们联袂呈现“石榴绽彩支教筑梦”主题联欢会:手挽手跳起融合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舞的原创舞蹈,象征“石榴籽紧紧相拥”;期间展示了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冬不拉合奏、书法作品;全体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通讯员 连海峰 摄
此次石榴花开实践团很好的解决了村里孩子放暑假期间的看管问题,在保证了孩子们暑期安全的同时,也教了孩子们一些文化知识,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还丰富了大脑,充实了自己的暑期生活”亚苏克村村两委阿迪力·赛买提对此次支教活动给予高度肯定。
青春答卷结硕果,赋能边疆启新章
此次征程,实践团累计开展课程三十余场,形成:“多方面,浅接触”的教学模式。团队创新“高校+村委会+家庭”三方联动机制,为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我们用专业知识浇灌童心,孩子们用纯真坚定我们服务三农的信念。”队长杨文军的感言道出全体队员心声。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来自塔里木大学的青春队伍,让石榴花的芬芳浸润边疆沃土,以教育之火点燃振兴之梦,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炳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