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柴宇凡、高雅琪)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发青少年“强国有我”的情怀与科学探索火种。2025年7月7日至23日,榆林学院“预见未来”青少年科普协会“薪传两弹,奋斗启程”宣讲队联合榆林学院“红影再璨”团队,赴榆林市榆阳区榆康社区、米脂县杨家沟、绥德县名洲镇,结合“AI+技术”开展了为期15天的“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暑期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精神传承与科学启蒙”为内核,构建启发性的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打开认识“两弹一星”历史、了解核工业价值的窗口,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筑牢新时代青少年家国担当与科学求知的根基。
以先辈赤忱为炬,铸牢报国信念
“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不是空洞的口号,关键在人。实践队联合“红影再璨”团队以“家国情怀传承”为主线,以老旧胶片的故事为起点,聚焦元勋与无名英雄的故事,打造“故事共情 - 精神提炼 - 行动启发”的教育: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的王淦昌,到放弃海外优越条件回国奉献的郭永怀,再到“头顶烈日,明月作营帐”的无名科研工作者……这些故事让青少年看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温度。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宣讲
实践队设置了“如果你是当年的科学家,会放弃优越条件吗?会如何面对戈壁黄沙?”的互动提问。当青少年代入角色思考时,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主动与先辈“对话”。当孩子们在讨论中喊出“我也想为国家做这样的事”,便是先辈精神与当代青春的共鸣——实践队用真实故事,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学识报国”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以当下为桥,激发探索热情
止步于历史,更将目光投向当下核工业的新发展。在核工业新30年的征程中,我国正推进“人造太阳”聚变实验堆、深空深海技术、华龙一号等项目——这些当下的科研突破,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也是“勇于登攀”精神的现实践行。实践队通过介绍这些前沿领域,希望青少年明白:“两弹一星”精神从未过时,它正指引着中国在科技领域持续探索。这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更让他们意识到:前辈们开创的事业,需要新一代接力,而他们也可以成为未来的探索者。
▲图为青少年学子与实践队队员合影
中国核工业70年历程中,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等宝贵财富,这些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薪传两弹,奋斗启程”实践队以榆林学院学院“五乐育人”工程为指引,以红色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实践。实践队相信,当“两弹一星”精神通过宣讲真正走进青少年心里,必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养分:让他们既懂爱国的深意,又有奋斗的底气,更有探索的勇气。让青春力量、科学梦想与家国担当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与时代发展注入“00后”的青春动能!
来稿团队:榆林学院“预见未来:青少年科普协会“薪传两弹,奋斗启程”宣讲队、榆林学院“红影再璨”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柴宇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