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美大学 “白茶新锋” 实践队奔赴 “中国白茶之乡” 福鼎管阳镇,以 “党建引领 + 实践赋能” 的方式开展三下乡调研,为当地白茶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政企座谈明方向:锚定产业发展 “坐标系”
在管阳镇政府专题座谈会上,镇领导详细介绍了白茶产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态势: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地方特产到全国知名,年产值逐年攀升,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 “黄金产业”。企业代表则坦诚分享发展心得 —— 既有市场拓展中 “从地方走向全国” 的突破,也面临着经济环境趋冷、市场乱象频发、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
▲图为队员参与政企座谈会
“这场座谈让我们既看到了管阳白茶的蓬勃生机,也找准了产业发展的‘痛点’。” 实践队队员表示,政企双方的分享为调研锚定了方向,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 “单打独斗”,需要政府、企业、群众协同发力。
一线走访探路径:解码产业振兴 “实践密码”
带着问题走进产业一线,实践队先后走访雨稀庄园、陶源村白茶、宝鼎茶业等代表性茶企,探寻白茶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
在雨稀庄园,队员们踏着晨露走进有机茶园,看土壤如何采用 “秸秆还田” 增肥,听病虫害如何用 “天敌防治” 替代农药。“从种植到加工,每一步都要对得起‘有机’二字。” 庄园负责人的话,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生态农业的潜力 —— 有机白茶虽成本高、管理难,但契合健康中国趋势,正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大家围绕 “如何平衡品质与成本”“怎样扩大有机市场认知” 等问题与庄园深入探讨,为可持续经营出谋划策。
“做人讲诚信,做茶更要讲诚信。” 陶源村白茶以 “公司 + 农户” 模式串联起产业链,让队员们看到了 “产业带富” 的生动实践:企业统一培训茶农、保底收购鲜叶,既稳定了原料品质,又让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一家企业带动一个村,这种模式让乡村振兴有了‘主心骨’。” 实践队队员感慨,这正是产业振兴撬动共同富裕的鲜活例证。
走进宝鼎茶业的现代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智能设备实时监控茶叶含水率。“山好水好人好,茶才能更好。” 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控,产品已进入全国 30 多个城市,并试水海外市场。这里的实践让队员们明白:龙头企业的引领,是产业从 “小散弱” 迈向 “高精尖” 的关键。
直播助农添活力:激活乡村振兴 “数字引擎”
在管阳镇村官直播间,一场 “党建 + 电商” 的助农实践正在上演。“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管阳高山白茶,茶汤清亮、滋味甘甜……” 镜头前,村官与返乡青年搭档带货,身后是 “乡村振兴” 的红色标语。
▲图为队员实战体验直播带货
实践队队员们化身 “助播”,亲身体验选品、讲解、互动全流程,更针对直播间 “流量不稳定”“内容创意不足”等难题出主意:“可以深挖白茶‘一芽一叶’里的文化故事”“建议和高校合作培养专业运营人才”。
与此同时,实践队开设的 “白茶新锋队” 抖音账号同步发力,11 条宣传视频展现管阳白茶的生态之美、工艺之精,4 场直播带你 “云游茶园”,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 5.5 万,单场直播吸引 2 万人观看,让管阳白茶通过屏幕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三下乡不是走形式,而是要真真切切为乡村做点事。” 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调研既让青年学子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更让大家明白:新时代青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专业所长助力产业升级,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通讯员:谢清颖 王思琦 谢芷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思琦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