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刘娟强、温雅晴、夏忠豪、张俊豪、任嘉仪)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用青春力量守护乡村儿童成长,传递社会温暖与关怀,7月6日,宜春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经济与管理学院组建的“‘红’淬盛夏,‘匠’汇青春”社会实践服务队,赴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卢德铭小学开展“童心港湾,快乐陪伴”志愿服务活动,为孩子们带去艺术创作的快乐与心灵的陪伴。
实践队员化身“艺术导师”,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手工艺术体验活动。在石膏彩绘环节,队员们准备了形态各异的空白石膏模型。孩子们在队员们的指导下,挑选心仪的画笔和颜料,全神贯注地为模型上色。想象力在指尖流淌,单调的石膏在孩子们的创作下焕发出童真的色彩与生机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下同学们为石膏模型上色
手工粘土制作的现场同样充满欢声笑语。柔软的彩泥在孩子们手中揉捏塑形,变成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可爱的花朵和充满创意的小摆件。队员们与孩子们并肩而坐,共同构思、协作制作,在互动交流中激发创意灵感,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图为孩子们与队员一起用彩泥制作手工艺品
活动尾声的指印绘树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队员们提前铺设好印有巨大树干的画布。孩子们蘸取缤纷颜料,用手指在“树枝”上轻轻点缀,一朵朵绚丽的“花朵”瞬间绽放。随着越来越多的小手印下,原本光秃的“大树”变得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每一个小小的指印,都承载着孩子们的童真梦想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大家共同完成的这幅“希望之树”,成为活动现场最温暖的记忆。
▲图为孩子们用手指印画装饰大树,共同完成“希望之树”
此次“童心港湾”志愿服务活动,是宜春学院学子深入践行“三下乡”精神的生动体现。实践队以艺术为桥梁,为卢德铭小学的孩子们搭建了展现自我、发挥创意的平台。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切的互动和温暖的陪伴,给予孩子们心灵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宜春学院的实践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将社会的关爱力量凝聚传递到乡村儿童身边。这份充满温度的实践答卷,为乡村儿童关爱事业注入了青春活力,让希望的种子在基层沃土生根发芽,也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了温暖而有力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娟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