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学子三下乡:中医惠民一线,银针艾烟里触摸文化脉搏

发布时间:2025-07-07 16: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董宇昂   阅读 96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古城华灯映仁心,岐黄妙术惠万家

2025年7月5日傍晚,歙县徽州古城褪去白日的古朴沉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一场以“精彩中医药,健康惠万家”为主题的“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在古城的烟火气与人声鼎沸中盛大启幕。来自歙县中医医院的骨干力量、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深专家,与一群朝气蓬勃的安徽中医药大学暑期研学学子汇聚一堂,将沉淀千年的中医智慧,化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健康关怀,为古城百姓精心烹制了一场氤氲着浓郁药草芬芳的文化与健康盛宴。(通讯员 董宇昂)

图为医生进行针灸

活动现场,专家诊区成为最聚人气的焦点。资深中医专家们凝神静坐,气定神闲,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精髓在他们指尖流淌,每一次搭脉、每一次凝视、每一次询问,都传递着对生命健康的深切关注与严谨求实。面对络绎不绝、满怀期待的求诊群众,医者们手法沉稳而精妙,展现出深厚的临床功底:银针在指尖灵巧轻捻,如鸟啄食,精准迅捷地刺入相应穴位;艾条点燃,袅袅青烟带着特有的草木清香升腾而起,温煦之力悄然透达深层经络,驱散寒湿;指腹力道均匀渗透,在推拿揉捏间,原本僵硬板结的肌肉如春雪消融般渐次舒展松弛。针灸镇痛的立竿见影、艾灸温通经络的融融暖意、推拿疏解疲劳后的全身松快,让在场群众亲历了传统中医疗法那份独特而深邃的魅力,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叹与赞许之声。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进行交流,进行调研

“像我们这种天天‘钉’在办公室的人,脖子酸、肩膀痛简直成了标配职业病,”刚体验完一套针灸治疗的市民范文祺一边轻松地活动着肩颈,一边难掩惊喜地对记者说,“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做完之后紧绷感明显消失了,灵活多了,中医的神奇真是名不虚传!这样的‘中医养生局’太实在了,真希望能经常办、长期办!”据统计,仅当晚活动,专家团队便为超过200人次提供了细致入微的诊疗服务和个性化的健康咨询。 现场组织周密,不仅配备了涵盖常见需求的应急药品,还设置了基础急救设备,确保了活动全程秩序井然,安全无忧,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安心享受这份来自中医药的健康馈赠。

青春身影践真知,知行合一薪火传

在熙攘穿梭的人群中,一群身着统一标识、身姿挺拔的年轻学子身影显得格外活跃而充满生气。他们正是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暑期研学团队,也是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生力军。在资深专家的现场示范与悉心指导下,这些未来的杏林新苗们,迫不及待地将课堂里、书本上所学的“理、法、方、药”系统知识,投入到真刀真枪的实践熔炉中。

活动现场,他们分工明确,热情投入:有的学子手持电子血压计,一丝不苟地为排队等候的居民测量血压,并耐心解答关于日常饮食、四季养生、慢性病调理的种种困惑,言语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专业与耐心;有的学子则围聚在推拿专家身边,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老师的手法、力度与节奏,随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心翼翼地在自己同伴或志愿者身上练习基础推拿手法,专注的眼神里交织着初次实践的紧张与掌握技能的兴奋;更有一些理论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大胆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针对居民提出的如轻度失眠、脾胃不和、季节性感冒预防等常见小恙,结合舌苔、脉象等信息,尝试性地提出初步的预防措施或简便易行的居家调理建议。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认真劲儿和力求学以致用的热忱,赢得了现场群众不少赞许的目光和温暖的鼓励。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这无疑不仅仅是一次宝贵的中医专业技能锤炼场,更是一堂鲜活生动、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大课堂。 学生董宇昂在忙碌的服务间隙,抹了把额头的细汗,激动地与记者分享他的感悟:“通过这次零距离接触和服务群众,我真正触摸到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理法方药’概念在真实世界中的蓬勃生命力。当看到自己结合所学提出的一个小小建议,真的能帮助到一位大爷缓解困扰,或者让一位阿姨豁然开朗,获得那份实实在在的正向反馈时,内心那份对传承和发扬这份古老智慧的热情之火,瞬间燃得更旺、更坚定了——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努力成为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更多人能真正走近、理解并最终信赖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古韵新城共见证,千年薪火焕新光

夜幕下的徽州古城,古老的城墙巍峨矗立,马头墙的飞檐在灯光映衬下勾勒出历史的剪影,它们仿佛无声的见证者,凝视着广场上这幅传统与现代交融、仁心与青春交织的流动画卷。专家们炉火纯青的技艺与那份视病犹亲的仁心仁术,正是中医药数千年智慧积淀与道德精髓的不熄薪火;而学子们青春洋溢的面庞、求知若渴的眼神以及在实践中略显生涩却无比认真的动作,则为这传承千年的火焰注入了最蓬勃、最具希望的新生力量。银针的毫芒与艾绒燃烧的微光,在古城的夜色中静静闪烁,它们映照出的,是一条清晰而坚定的文化传承路径;年轻的手与古老的技艺在此刻温暖交融,传递着的是守护生命健康的永恒温度,以及那份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济世情怀。

当沁人心脾的药草清香渐渐融入徽州古城温润的晚风,萦绕在粉墙黛瓦之间,这场盛大惠民活动的余温,却如同艾灸留下的暖意,长久地浸润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田。它远不止于一次优质的健康义诊服务,更是一场无声却深入骨髓的中医药文化洗礼与价值共鸣。中医药的根脉,深植于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而当其精髓与活力,经由年轻一代热忱的双手接续传递,并深深融入如歙县这般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古城日常肌理之中时,这门凝聚着先贤智慧的古老学问,便获得了在新时代脉搏中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不竭源泉。岐黄之术的千年薪火,正是在这一次次真诚的“望闻问切”、一回回倾注心力的服务实践、一个个青春身影的躬身力行中,跨越漫漫时空长河,照亮当下民生需求,并将持续温暖地守护着寻常百姓家的安康岁月,谱写新的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宇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