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朱玲瑶 李莎 卜冰华 李豪杰)2025年7月6日清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栗山新村栗山中学的校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书海乡约,丽泽风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赴娄底市新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志愿者们正精心筹备一堂特别的普通话推广课。他们将在这堂别开生面的课堂上,用语言架起文化传承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为什么我们要说好普通话?”课堂伊始,授课教师玲瑶播放了一段趣味方言笑话视频,孩子们被逗得前仰后合,却也陷入思考。玲瑶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从乡村女孩到大学教师,普通话成为她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桥梁。孩子们渐渐懂得,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连接中华文化的纽带。
图为师生互动照片,姜思容摄
为贴近乡村儿童认知特点,授课组精心设计互动教学:“文明用语换一换”环节,孩子们将方言“恰饭”转换为“吃饭”,把“闯祸”改成“上课”,在趣味替换中领悟语言规范;“乐绕口令”时段,“四是四,十是十”的韵律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习得平翘舌要领;“童声诵经典”活动,《静夜思》《春晓》的朗朗书声,引领孩子们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课程尾声,孩子们踊跃分享心得。“以前觉得方言亲切,现在发现普通话能让我走得更远!”一个害羞的女孩轻声说道。“我要用普通话考大学,去看天安门!”男孩响亮的声音里满是期待。助教老师嘉怡欣慰地说:“看着孩子们从怯场到自信,我们见证了语言的魔力。推广普通话不仅是纠正发音,更是为他们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
图为支教班学生照,姜思容摄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本次推普课堂不仅锤炼了乡村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在他们心田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未来,丽泽风长实践团将持续深耕乡村教育,通过搭建云端资源库、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等举措,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助力更多山乡学子以语言为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