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姜席瑞 谢思齐 季洁)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理念, 2025年7月1日,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运河古韵 ·民族同心 ”实践团实践队员赴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蟹罗乡蟹罗堡子进行实践活动, 深入了解尔苏藏族独特的文化 ,体验其独特魅力,助力民族文化传承。
尔苏藏族是整个藏族中的一个支系 ,人口3万人左右。他们讲尔苏语,分三个方言区。东部方言区的自称“尔苏”或鲁苏,又称尔苏方言, 人口万余,分布在四川省雅安市的石棉、汉源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木里等县。中部方言区的自称 “多须(续)”,分布于凉山州冕宁县,人口最少。西部方言 区 的自称“里汝”,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和凉山州的冕宁、木里等县。在尔苏语中,“尔苏”就是“白的人”或“崇尚白色的人”。与藏族自称“博巴”相区别。“巴”在藏族语言中就是“人”,在尔苏语中,也指“人”,如“则拉巴”就是“则拉人”、“西昌巴“即“西昌人”。
尔苏藏族的民居建筑 ,受各地自然环境和杂居民族影响,各有不同。靠近林区的高山地区,以木板房为特色。缺少木材的河谷地带,以垒石筑屋为特色。还有用箭竹盖屋者,以竹子为特色。特别困难的,有砍竹围栏割草盖屋者,称为茅草屋。多见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条件好的以干打垒方式垒土筑屋,内置穿榫木柱,小青瓦盖顶。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蟹罗乡蟹罗堡子的尔苏藏族的民居建筑都以垒石筑屋,至今当地尔苏人仍多居住在石头垒成的房屋里。
尔苏藏族刺绣是尔苏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以抽象的几何纹路勾勒传统圣物,多寓意生活吉祥美好,营造出大气磅礴之势。其构图严谨,以几何形状为主,整齐匀称,装饰性强。唐全美是尔苏藏族刺绣的代表性人物,她自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技艺精湛。她的作品以鞋垫为主,还包括枕套、围裙、肚兜等多种艺术品,为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此次 “运河古韵·民族同心”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将古老而神秘的尔苏藏族展示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独特民族的文化,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思齐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