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三下乡”| 五彩育桃李,五育绘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01 20: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晨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9月1日讯(通讯员 王晨)2025年8月3日至8月8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五彩五育”实践团主动担当,深入宁德市柘荣县以“教育关爱助成长,基层服务润民心”为主线围绕留守儿童帮扶、防诈知识普及开展了一系列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暑期“三下乡”志愿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乡村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

青春助力三下乡,情暖童心柘荣行

“五彩五育”实践团始终将教育关爱的核心主线精准聚集柘荣县留守儿童暑期陪伴项目。实践团依托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自 2020 年与共青团柘荣县委搭建的校地共建合作框架,深度融合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扶苗”服务项目,走进柘荣县第三小学,以打造“一个课堂+三个阵地”体系为核心攻坚方向,将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路径与乡村教育振兴、文化振兴紧密交融。围绕 “红色博史课堂”“蓝色致知课堂”“黄色动能课堂”“橙色育美课堂”“绿色匠心课堂” 五大特色课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留守儿童陪伴研学活动,同步推进别开生面的职业启蒙教育。同时,实践团通过多元课程体系的搭建与落地,既为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注入温暖与活力,更以教育实践为纽带,助力乡村教育资源优化与文化传承创新,让关爱与成长在柘荣的土地上持续绽放光彩。

(“五彩五育”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小学中低年级留守儿童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还融入科技创新的探索乐趣、艺术素养的熏陶培育以及劳动教育的实践体验。这些精心打磨的课程,不仅为留守儿童们构筑了一段既难忘又充实的“五彩五育”研学之旅,还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原本平淡的暑期生活也因此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如同被点亮的星辰,闪耀着成长的光芒。

一、红色博史课堂

在“红色博史课堂”中,实践团以红色故事为舟,革命传统教育为帆,结合时事政治、紧抓时代主题,利用通俗易懂的简单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党史、团史、少先队史,深刻领悟党的领导,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宣贯船政精神,力求素质教育与红色教育并行,引导孩子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正确人生观,共创美好未来,为孩子们带去一个绚丽多彩的假期。

(“五彩五育”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普及国旗知识)

(“五彩五育”课堂上小朋友踊跃积极发言互动)

(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上课)

(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制作手工)

二、蓝色致知小课堂

在“蓝色致知课堂”中,实践团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依托学院机器人社团,3D打印社团等科技社团,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机械百讲课堂”。实践团不仅现场展示了3D打印的神奇转化过程,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编程机器人的奥秘,并现场进行编程演示,与小朋友们互动交流。在“筑起航天梦”火箭组装发射活动中,孩子们亲自动手,感受科技的魅力。这些有趣的实验不仅让孩子们领略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机器人演示课堂)

(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带来的工业机械臂科普课堂)

(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制作“月球车”)

(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制作火箭发射器)

(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展示3D打印制作过程)

(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带来3D打印技术知识课堂)

(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表演“魔术”)

三、橙色育美课堂

在橙色育美课堂中,实践团巧妙融合学院深厚的艺术传统,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启迪童心、传承文化的非遗体验与创意手工活动。“丝扇染梦” 的轻罗绘彩间流淌这古典的雅致,“柘荣非遗剪纸” 的镂空纹样中凝结着乡土的智慧,“竹编画”的经纬交错编织着生活的巧思。小朋友们在亲手探索这些传统工艺的过程中,不仅触摸到了文化的肌理,更在沉浸式的艺术实践中激发了创造潜能、滋养了纯真心灵。

(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上非遗蚕丝扇课堂)

(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制作蚕丝扇)

(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制作蚕丝扇)

(小朋友们蚕丝扇作品展示)

(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上非遗竹编画课堂)

(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制作竹编画)

(小朋友们竹编画作品展示)

(小朋友体验剪纸)

(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写书法)

四、黄色动能小课堂

在“黄色动能课堂”中,实践团以团队协作为核心,从激情四溢的团体拔河,到默契十足的两人三足赛跑,再到考验团队默契与策略的珠行万里挑战,每一项游戏都精心设计,旨在让留守儿童们挣脱教室的束缚,投身于户外的广阔天地。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空间里,孩子们在欢笑与汗水中强健体魄,于团结协作中深化友谊,更在公平而激烈的良性竞争中,学会了坚持与成长,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与自我超越的喜悦。

(实践团成员组织小朋友们开展户外小游戏)

(实践团成员组织小朋友们开展户外小游戏)

(实践团成员组织小朋友们开展户外小游戏)

(实践团成员组织小朋友们开展户外小游戏)

(实践团成员组织小朋友们开展户外小游戏)

五、绿色匠心小课堂

在 “绿色匠心课堂” 中,实践团巧妙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劳动教育实践,带着留守儿童们走进充满生机的乡村田野,开展了一系列意趣盎然又意义深远的劳动教育活动。孩子们亲手制作帆布袋,用彩笔描绘环保愿景,让朴素的布袋成为绿色生活的时尚载体;在垃圾分类小游戏里,通过趣味竞赛明晰各类垃圾的归宿,在欢笑中筑牢环保认知;参与校园绿化行动时,蹲在草丛间细心拔除杂草,用双手装扮美丽校园,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洁净的光彩。这些贴近自然的实践活动,让小朋友们真切体会到绿色生活的无穷乐趣,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上绿色环保课堂)

(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拔杂草)

(实践团成员组织小朋友玩垃圾分类小游戏)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的合照)

在“五彩五育”课堂的深度实践中,实践团与孩子们沐浴在知识与爱的阳光下,享受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假期,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深层次的滋养,理想的种子在心田悄然生根发芽。青春助力三下乡,情暖童心柘荣行!这些珍贵的体验将成为实践团成员们人生旅途中的璀璨瑰宝,激励他们持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共同绘就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初心筑梦兴家园,普法防诈共担当

在靴岭尾村、富溪镇、五蒲村、黄柏村的街头巷尾,“五彩五育”实践团的身影忙碌而坚定。在为柘荣县留守儿童送去深情陪伴与知识启蒙后,这支年轻的队伍并未停歇脚步,而是怀揣满腔热忱与责任担当,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乡村社区。手中的宣传单页化作沟通的桥梁,口中的叮咛传递着真切关爱。实践团的推普防诈工作,不仅悄然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更如星火般点燃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 以青春之力护一方净土,用赤子之心守一片安宁。实践团与村民并肩同行,共同描摹着和谐社区的斑斓图景,让这份守护的温暖,如山间清泉般在乡邻心间久久流淌。

(实践团成员为村民讲解防诈知识)

(实践团成员为村民讲解防诈知识)

实践团成员们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诈骗案例,详细讲解了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防范技巧。他们提醒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不要随意泄露个人隐私信息,更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实践团以生动的案例解析、实用的防骗技巧,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推广,更是为居民的财产安全加装了一把“智能锁”,让防骗意识深入人心,社区的安全防线因此更加牢固。

(实践团成员为村民讲解防诈知识)

(实践团为村民讲解防诈知识)

在深耕反诈骗宣传的进程中,实践队亦同步铺开禁毒教育的普及网络。团队成员们以直击心灵的案例与数据,向社区居民层层揭开毒品的邪恶面纱——它如何如附骨之疽般悄无声息瓦解人的意志,最终更像推倒多米诺骨牌般引发家庭分崩离析、社会秩序紊乱的连锁恶果。实践团还细致拆解了毒品的多样品类及鲜明特征,反复警醒居民必须对毒品潜藏的隐蔽性与致命的诱惑性始终绷紧警惕之弦,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深耕反诈骗宣传的同时,实践团同步推进禁毒教育与环保科普。他们以触目惊心的案例数据,向村民揭示毒品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严重危害,细致讲解各类毒品的品类特征与识别方法,警醒大家时刻绷紧防范之弦;此外还通过图文展示、互动问答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与绿色生活理念,引导村民从日常小事做起,共同守护乡村的绿水青山。


      (实践团为村民讲解防诈知识)
  在关爱特殊群体方面,实践团同样步履不停。成员们走进困难群众家中,为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整理杂物,陪他们闲话家常排解孤独;与残障人士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耐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点滴行动,既践行着敬老助残扶困的担当,也让温暖在乡邻心间悄然传递。

实践团的每一份努力,都在悄然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如星火点燃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他们以青春之力护一方净土,用赤子之心守一片安宁,与村民并肩描摹和谐社区的斑斓图景,让这份守护的温暖如山间清泉,久久流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