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2日讯 (通讯员 麦云程)近日,南宁理工学院非遗青行瑶茶织梦宣讲团,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为三下乡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了解瑶族历史,民俗,文化,非遗制法,感受不一样的瑶族。同时,弘扬瑶族特有文化 ,传承瑶族非遗红茶技艺 ,为非遗注入新活力。
走进金秀瑶族自治县六段瑶寨,踏上了学习非遗金秀红茶技艺之旅。进入瑶寨,可见,连绵不断的山丘上有许多的茶园,茶园一阶一阶的分布,好似梯田一般。茶园里是一株株青色的茶树,茶树上面挂着新鲜的嫩芽。从远处看,一片绿油油的场景,显得格外生机盎然。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的金秀示范茶园。陈凤田 供图
随后,走进瑶寨的村子里,开始拜访学习非遗红茶技艺。金秀瑶族非遗红茶技艺师苏老师,她走到实践团成员们面前,一一讲解,不一样的制茶机器,以及采茶的方式,最后是制茶的手法。实践团的成员们,认真听讲学习,仔细观摩。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提出问题,苏老师也会耐心的对问题进行解答分析。
光说不做假把式。在初步了解理论讲解后,下面开始进入实操环节。苏老师准备了炒茶锅,相关工具,还有一部分新采摘的茶叶。随后,当炒茶锅冒起轻烟时,每一个成员都开始尝试炒茶。“这看起来挺容易的,怎么操作起来这么难啊!”一位成员体验后不禁感叹道。确实炒茶并非简单,要掌握好火候,掌握好手法。炒茶是用手掌进行翻弄茶叶,如果稍微一不留神手掌就会被烫到。苏老师说要炒出好茶叶平常锅内的温度会达到三四百度,炒茶的温度很高,但是必须得坚持住。茶叶既要讲究精,也要讲究稳,在高温中不断翻炒,才能够散发出浓浓茶香,制作出好的茶叶。
图为实践团跟着瑶茶传承人学习炒茶。 李双彤 供图
炒茶是重点之一,揉捻也是一样,将炒好的茶叶翻出放在竹制的盘中,开始用力用手掌按压,顺时针盘茶叶。将茶叶多余的水分逼出,保持干燥,锁住茶叶原有的香味。实践团成员依次上手进行体验,刚开始不懂的用力方式使不上劲,后面在慢慢的摸索中找到了方法,渐渐的,在努力下,茶叶便有了雏形。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揉捻茶。 李双彤 供图
在体验环节结束之后,实践团成员与苏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苏老师以青年一代外出务工,传统技法机械化,品牌转型为例,讲及了非遗技艺传承的危机。同时也讲解了现在所面对的困难。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主要是以线下为主,没有线上的销售渠道,消费群体少,更多是游客以及附近的村民。希望在未来能够在线上开发新途径,让瑶族红茶,以及瑶族文化,被大众认可所熟知。在交流中,收获颇多,同时为实践团后期制作文创产品,以及线上推广,奠定了研究方向。在未来,新与旧的碰撞,一定能为非遗创造新活力,焕发新生机。
图为全体成员合照。 彭微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实践,讲解,体验和交流等。经过本次的学习,非遗青行瑶茶织梦成员,了解了金秀非遗瑶族红茶的制法,对瑶族文化形成了多元化,多方面,多元素的认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麦云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