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2日讯 (通讯员 麦云程)近日,南宁理工学院“非遗青行·瑶茶织梦”宣讲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博物馆文化寻根”为核心,团队深入金秀瑶族博物馆,通过系统参观、纹样采集、茶史学习与专家访谈,深度理解瑶族历史文化与红茶发展脉络,为后续研发具有深定坚实基础。
图为全体实践团成员在金秀博物馆合影。 李双彤 供图
实践初期,实践团抵达金秀瑶族博物馆。金秀瑶族博物馆作为全面展示瑶族历史文化与民俗艺术的重要平台,该馆陈列了大量实物、文字、图像及多媒体资料。在馆内,成员们首先参观了瑶族历史展厅,从瑶族起源、迁徙路线、支系分布到社会结构的演变,系统地了解了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与适应自然的历史智慧。随后,团队重点考察了民族服饰与手工艺展厅。一件件绣衣、背带、挎包上的纹样精美繁复,色彩绚丽,每一处图案都蕴含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民族信仰。成员们纷纷拿出相机和笔记本,多角度、高精度拍摄了莲花、八角花、龙犬、杉树等典型瑶族纹样,并详细记录其寓意及使用场景。这些第一手素材将成为后期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民俗展厅内拍摄。 李双彤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民俗展厅内拍摄。 李双彤 供图
实践中期,团队转至金秀文化馆进行学习。为更深入学习了解,实践团特别采访了文化馆资深研究员老师。她从学术角度为成员们解读了瑶族纹样的构成规律与文化隐喻:“瑶绣纹样往往与神话传说、自然崇拜密切相关,例如盘王印记、山峦云气等图案,传递的是瑶族人对祖先与自然的敬畏。”在谈及瑶茶时,老师不仅细致讲解了传统制茶的工序与诀窍,也强调红茶在瑶族礼俗与社会交往中的功能。她特别提到,如今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愿潜心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加之销售多依靠线下和熟人网络,文化传承与推广面临挑战。她希望高校团队能借助新媒体帮助瑶族文化“走出去”,通过文创、短视频、线上展览等多种方式扩大影响力,让瑶茶与瑶族艺术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实践最后,团队成员结合所见所闻,围绕“如何将纹样美学与茶文化融入文创”展开讨论。有成员提议将瑶族纹样重新设计为现代茶叶包装图案,既传统又时尚;也有成员想到开发系列茶具、手账、帆布包等周边产品,让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还有成员建议借助AR技术制作纹样动态解读或茶园VR体验,增加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大家一致认为,只有扎根文化深处,理解每一道纹路、每一片茶叶背后的历史,才能做出真正打动人的产品。
图为全体实践团成员在金秀县城合影。 李双彤 供图 此次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场文化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创意启迪。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交流与素材整理,“非遗青行·瑶茶织梦”团队收集了丰富的瑶族纹样资料,厘清了瑶茶的发展历史与制作工艺,并与博物馆建立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未来,团队将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瑶族特色和市场吸引力的文创产品,通过电商、社交平台与线下活动等多渠道推广,真正实现“非遗新生”,为瑶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麦云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