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1日讯(通讯员 谭惠方)
7月6日,桂林学院大学生志强社遇龙拾韵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福利古镇,开展以“指尖上的漓江韵:桂林非遗技艺沉浸体验”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体验、传承人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当地画扇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在活动中,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彭氏扇艺坊、莫氏扇艺坊,采访了54岁的阳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 ,并在莫老指引下现场体验了画扇制作的关键工序。阳朔画扇制作技艺可追溯至唐代 ,明清时期在漓江流域形成完整工艺体系。福利古镇自清代起聚集众多扇坊,20世纪90年代鼎盛时形成"家家制扇、户户丹青"的景象。据2024年统计,当地仅存莫氏、彭氏两家传统手工坊 。福利画扇2006年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晋升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增进了青年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同时为探索其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范式和参考依据。(通讯员 谭惠方)
图为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正在分享自己的制扇故事。叶丽君 供图
图为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的画扇书画创作工作台。叶丽君 供图
图为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的画扇书画创作练习草稿。叶丽君 供图
图为福利古镇传统手工坊彭氏画扇工艺坊。叶丽君 供图
图为彭氏画扇工艺坊内部作品展示。谭惠方 供图
图为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展示扇面制作技艺(贴裱)。叶丽君 供图
图为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展示扇面制作技艺(折叠)。叶丽君 供图
图为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展示扇面制作技艺(穿骨)。叶丽君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为画扇锁边的实践过程。 叶丽君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为画扇穿骨的实践过程。 叶丽君 供图
图为莫云忠老师助理胶封画扇教学现场。 叶丽君 供图
图为画扇学习成果展示。叶丽君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老师谈话。叶丽君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与福利画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云忠老师合影。叶丽君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惠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