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走进烽火岁月的民主探索,感悟“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永恒真谛

发布时间:2025-09-01 19: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相志 周雨思   阅读 2.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28日,山东工商学院“红岩先锋”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开展以“走进烽火岁月的民主探索”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深入感悟“人民政权为人民”的历史真谛。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前的合影

1940年8月,在日伪军疯狂“扫荡”的枪炮声中,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沂南宣告成立。作为全国抗战时期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战工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树立起“人民政权为人民”的鲜明旗帜。

枪杆子里面出民主。1941年冬,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战工会在转移途中仍坚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反扫荡斗争。《大众日报》复印件记载了1942年战工会发布的《关于民主建政的指示》,其中明确提出:“在游击区也要建立民主政权,哪怕一个村、一个乡,也要让群众当家作主。”据统计,到1943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已在94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涵盖人口1200余万。

血肉铸就民主堡垒。纪念馆的烈士墙上,镌刻着386位为保卫民主政权牺牲的烈士姓名。莒南县参议长王玉璞在1942年9月为掩护文件转移只身引开敌人,壮烈牺牲时怀中还紧揣着《减租减息实施办法》。展柜中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马保三的锈迹钢笔,见证了他牺牲前写下的最后工作部署。

▲图为团队成员听讲解员讲解

战火中的民主实践生动展现。老式油印机在反扫荡最艰苦的年份里转战蒙山沂水,坚持出版《民主政权》刊物。珍贵老照片记录下民主选举场景:村头大树下选民排队投豆子、战地医院担架上的伤员投票、武工队员夜间潜入敌占区秘密收集选票。1943年鲁中区选举期间,村干部白天钻地道躲扫荡,晚上组织投票,参选率仍达72%,创造了抗战民主选举的奇迹。

人民战争展现深厚伟力。展区中绣着“人民政权人民保”的锦旗是1944年沂北县群众自发献给民主政府的。据统计,抗战期间山东根据地群众为掩护民主政权干部牺牲达2600余人,涌现出“红嫂”、“沂蒙六姐妹”等英雄群体。

83年过去,这座历经战火的院落依然挺立,仿佛仍在诉说着烽火岁月中的民主传奇——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有一群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实践团队指导老师陈老师表示,通过这次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政权的初心使命,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撰文 | 陈相志 周雨思

图片 | 潘玉婷

审核 | 刘明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雨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