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5 日至 8 月 31 日,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数字‘汀’航新程,乡村振兴人才‘雁归来’” 暑期实践队一行 20 人,在指导老师张薇的带领下,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开展为期近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 “青年 + 数字 + 文化” 为核心视角,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数据采集等方式,解码返乡青年用数字化手段激活古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 “长汀样本”。
▲图为龙岩学院 “数字汀航” 实践队合照
实践活动启动前,团队已完成多维度筹备工作。7 月上旬,队员们接受了系统培训,内容涵盖长汀历史文化概览、访谈技巧、数字化工具应用及安全规范等。为确保调研针对性,团队与长汀团县委紧密对接,梳理出青年创业基地、红色景区、非遗工坊等 12 个重点调研点位,并提前设计完成 “青年数字化能力评估表”“创业需求清单” 等调研工具。此外,团队特别邀请长汀本土青年创业者分享实战经验,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一线视角,为后续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7 月中旬至 8 月初,实践队深入长汀县域各地,开启沉浸式调研。队员们兵分多路,足迹遍布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汀州古城墙等红色文旅景点,以及河田镇生态农业基地、汀州非遗工坊等场所,通过实地观察、问卷发放(累计回收有效问卷 300 余份)、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掌握返乡青年在红色文旅数字化、非遗电商运营、生态农业直播等领域的实践现状。
▲图为问卷发放及填写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重点采访了三位在不同领域深耕的返乡青年代表,聆听他们用青春与智慧赋能家乡发展的故事。掌上汀州电子商务 (龙岩) 有限公司负责人郭鸿舟是长汀青年电商创业的领军人物。他向实践队介绍,公司依托长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搭建了 “线上商城 + 直播带货 + 文旅导流” 的一体化平台,帮助当地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数字技术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长汀优质资源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大门。” 郭鸿舟表示,创业初期也曾面临技术瓶颈和流量困境,通过政府扶持的电商培训和高校团队的技术支持,才逐步摸索出适合本地的运营模式。他特别提到,团队正在开发的 “汀州古城数字导览系统”,将 AR 技术与古城历史故事相结合,有望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图为采访掌上汀州电子商务 (龙岩) 有限公司负责人郭鸿舟
“那家” 店长是一位深耕本土文创的青年创业者。她的店铺以 “让古城文化可触摸” 为理念,开发了一系列融合汀州元素的文创产品,从印有古城墙图案的笔记本到客家谚语刺绣挂件,深受年轻游客喜爱。“我们不仅是在卖产品,更是在讲好汀州故事。” 她向队员们展示了店铺的线上运营数据,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线上订单已占总销量的 40%。谈及创业心得,她认为青年创业者最大的优势在于懂年轻人的审美,能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但资金短缺和品牌影响力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难题。众艺馆店长则专注于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该馆汇集了长汀木偶戏、客家山歌、传统竹编等多项非遗项目,店长通过组织体验工作坊、邀请老艺人直播授课等方式,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很多非遗项目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我们尝试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破圈’。” 他希望能有更多青年加入非遗传承队伍,同时期待政府能提供更多场地和资金支持,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8 月中下旬,实践队进入成果整理与转化阶段。队员们对收集到的数百条数据、200 余分钟访谈视频进行系统分析,绘制出长汀青年数字化能力雷达图,梳理出 “技术赋能不足”“政策衔接不畅”“资源整合困难” 等三大核心痛点,并针对性提出建立青年数字创业基金、打造县域直播孵化中心等 10 项建议。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长汀县乡村振兴提供了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青年与家乡发展的紧密联系。正如项目负责人林凯欣所说:“在长汀的每一天,我们都被返乡青年的热情与坚守打动。他们用数字技术为古城注入新活力,我们则希望用调研成果为他们的奋斗之路添砖加瓦。”据悉,实践队后续将通过 “数字汀州” 线上平台持续推广长汀青年创业故事与古城文化,并协助当地孵化 “红色文旅数字体验”“非遗电商” 等示范项目,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长汀乡村振兴,让千年汀州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艺铃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