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步履践知行,乡遇振兴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20 18: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俊杰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黄俊杰)当七月的热风掠过岳阳县的稻浪与街巷,湖南信息学院 “知行乡遇” 实践团的 15 名师生用 12 天的步履,在乡土间写下 “知行合一” 的青春注脚。从诊室到车间,从田垄到古村,他们以 “知” 洞察振兴密码,以 “行” 赋能乡村未来,让 “乡遇未来” 的期许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医养守乡:以知见仁心,以行暖民生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仁雅康复医院的诊室里,村民的心声藏着十年坚守的温度。创始人周湘凯带着微创技术扎根城郊,用 “专科精、综合稳” 的理念筑起健康堡垒 —— 这是实践团在走访中读懂的 “知”:基层医疗的核心,是让专业贴近乡土。

而免费糖尿病筛查、“先诊疗后付费” 绿色通道里的信任,抗战老兵体检时的温情,更让队员们看见 “行” 的力量。他们记录下 80% 高知团队与 30% 本地乡音的搭配智慧,将这份 “仁心济世” 的实践转化为调研报告里的民生建议,让 “知” 与 “行” 在守护健康中相融。

图为实践团在仁雅医院与创始人周湘凯合影

产业兴乡:以知破困局,以行创增收

废弃校舍里的织机声,藏着湘信纺织的振兴答案。返乡创业者钟小兵带着 30 年纺织经验回乡,把闲置教学点变成 “致富车间”—— 实践团在调研中摸清 “乡村生产 — 都市市场” 的链路。30 名留守妇女月入 3000-6000 元的笑脸,是 “知行” 结出的增收果实。

洋夫人床垫厂的车间里,机械臂与手工匠心共舞。从疫情转产口罩的担当,到链接舒达、席梦思的品质坚守,队员们看懂 “乡村制造≠品质降级” 的认知。50 余名村民的 “稳定饭碗”,印证着 “知一行” 驱动产业的力量。

冬达仪器的智能车间里,更藏着 “智造兴乡” 的密码。实践团走进成品仓库,货架上整齐的实验设备组件展现着智能化管理的精准 —— 深入激光切割、焊接打磨等七大功能区,队员们记录下标准化作业的细节,将 “以质量求生存” 的初心转化为产业优化建议。这家返乡企业用技术创新与质量管控,在乡土间书写 “智造未来” 的实干篇章。

图为实践团与冬达仪器的负责人合影

生态富乡:以知循自然,以行兴特产

杨林街镇的黄精田垄上,“林下套种” 的智慧让瓜蒌与黄精共生。实践团蹲在田埂上数生态账:6800 亩基地带动 1200 户年增收超 3 万元,20% 的多糖含量藏着道地药材的密码;转身走进加工坊,他们拿起镜头记录九蒸九晒的古法新工艺,帮黄精蜜饯、养生酒上线推广。胡志亮的 “全链增值” 路,因 “知” 的洞察与 “行” 的助力更清晰。

优创王鸽的养殖场里,“一羽鸽” 飞出 22 亿产值。队员们拆解 “五统一分” 模式的科学逻辑(知):统一供种、技术兜底让农户安心养殖;跟着 “鲜锋派” 线上平台的订单轨迹,他们帮养殖户优化发货流程(行)。2 万农户年均增收 2.6 万元的账本,是 “知行” 共绘的富民图景。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杨林小镇的黄精基地合影

数字联乡:以知适乡土,以行通城乡

游港村的田埂上,直播架支起 “城乡连心桥”。8 名村干部化身 “新农人主播”,每周开播卖辣椒、瓜果,15 天退货保障、“省内 1 日达” 物流网破解供需难题 —— 实践团在观察中提炼 “数字助农要接地气” 的认知。村民结账时的笑容,是 “知行” 打通产销的见证。

湘商智能的立体车库前,科技正变 “水土不服” 为 “落地生根”。100 平方米停 30 辆车的巧思,针对乡村电网的储能模块、为老人留的现金通道 —— 队员们看懂 “技术适配乡土” 的关键,并在调研报告中建议推广这类 “接地气” 的改造。38 名村民变身运维员的新职业,让科技有了乡土温度。

图为实践团与游港村的8位村干部合影

科创强基:以知筑根基,以行兴实业

中轶信科技的通信车间里,藏着 “精准补位” 的实干哲学。实践团参观对数天线、美化天线等产品矩阵,看懂企业聚焦运营商需求的 “痛点思维”—— 从电梯信号覆盖到乡村网络延伸,用定制化方案让通信基建 “嵌得稳、用得顺”(知);创始人胡轶 “分阶段成长” 的分享更让队员顿悟:20 岁攒经验、30 岁追热爱、40 岁炼专长,这份实干指南被写入实践笔记(行)。260 人团队托举 15 亿产值的故事,印证着 “知行” 共筑实业根基的力量。

文韵润乡:以知传文脉,以行续乡愁

张谷英村的青石板路上,六百年古建正焕发新生。队员们触摸 “晴不曝日、雨不湿鞋” 的巷道智慧,听绣楼民宿里的岁月故事;拿起相机记录地方饮食与文化符号的绑定,帮三桥人家拍摄宣传短片。从 “静态标本” 到 “活态传承”,古村的新生里,藏着 “知” 与 “行” 共护乡愁的心意。

图为实践团在张谷英村合影

青春答卷:知行合一,乡遇未来

12 天的实践里,“知行乡遇” 团队终于读懂:乡村振兴的密码,从来都在 “知” 与 “行” 的交融里。是仁雅医院里 “知专业” 与 “行温情” 的守护,是湘信纺织中 “知市场” 与 “行创新” 的增收,是冬达仪器、中轶信里 “知技术” 与 “行实干” 的科创力量,更是黄精田垄上 “知生态” 与 “行全链” 的富农。

队员们说:“我们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同行者。” 他们用代码搭起线上橱窗,用数据优化生产流程,用镜头讲好乡村故事 —— 这便是 “知行合一” 的青春模样。

乡野的风还在吹,振兴的路正铺展。这群青年带着在乡土间收获的 “知” 与践行的 “行” 继续前行,因为他们坚信:当青春的 “知” 扎根泥土,“行” 的脚步便会通向 “乡遇未来” 的明媚图景。

图为实践团合影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黄俊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