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韩朋键、曹奔腾)近日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通心相随”志愿服务泉林队踏进济宁泗水泉林镇。他们循着灯塔广场的晨风、葡萄藤下的蝉鸣与河岸青草的清香,用脚步丈量欢笑,以墨香晕染童趣,为孩子们徐徐展开“国学润心、美育启智、安全护行”的缤纷夏日长卷。
一、两人三足,奔跑中的团结课堂
清晨的灯塔主题广场回荡着稚嫩口号。志愿者把两人三足绑带交到孩子手中,一声哨响,大孩子牵着小孩子,跌跌撞撞冲向终点。摔倒了,爬起来;节奏乱了,重新喊号子。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们第一次体会到协作的力量。
(图为两人三足活动剪影)
二、葡萄园里的乡村振兴课
志愿服务队走进泗水泉林葡萄产业园开展“三下乡”调研。藤蔓间,串串“泉林紫玉”晶莹饱满,队员们在技术人员带领下沿垄参观,记录数据,并不时将要点写进随身携带的支教教案,让乡村孩子在认识家乡特产的同时,体会自然与科学的紧密联结。
(图为志愿者与葡萄大棚负责人交流)
三、毛笔书法:一撇一捺写华夏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卷轴铺陈,墨香氤氲。志愿者们轻挽袖口,研墨提笔,在宣纸上为孩子们示范“人、仁、信”的笔锋走向。孩子们围拢案前稚嫩的小手紧握毛笔,反复琢磨,每一笔都倾注了专注与敬畏。写罢,孩子们争相举起自己的作品,笑意与墨香交织;
(图为志愿者教孩子们握笔)
四、国学脸谱:一笔彩绘辨忠奸
长桌上摆满空白脸谱与颜料。志愿者讲起关羽的红脸忠勇、曹操的白脸奸雄,孩子们听得入迷,随后拿起画笔,自由创作:有的给包公画黑额月牙,有的给孙悟空描金箍。最后每个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图为脸谱课成果展示)
尾声:星火接力,温情不散
两周的相遇虽短,但温情不减。离别时,孩子们把画好的脸谱、写好的“福”字塞进志愿者背包。当蝉鸣渐远,稻田金黄,山科大青年的脚步已化作泉林土地上的浅浅印记。而孩子们手里的毛笔、脚下的跑道、掌心的葡萄,正悄悄发芽,长成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朋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