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护齿润心”口腔健康宣讲团三下乡:“齿”间星火耀陇原,用行动守护乡村微笑
7 月20日至7月25日,西北民族大学“护齿润心”口腔健康宣讲团奔赴静宁,深入校园、社区和红色热土,开展口腔义诊、健康科普等活动。团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结合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助力“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青年师生用专业知识为乡村人、儿童送去健康关怀,以实际行动诠释民族院校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担当。
图为7月20日宣讲实践团到达目的地后合影。马淑媛/摄
“齿”刻出发! 7 月 21 日,西北民族大学“护齿润心”实践团走进静宁县城关初中,为 150 余名乡村少年开启了一场口腔健康之旅。课堂上,两位带队老师以“你会正确刷牙吗?”为开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演示,讲解龋齿预防、刷牙技巧和健康饮食知识,现场气氛活跃,孩子们积极抢答,爱牙意识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萌芽。讲座结束后,志愿者们迅速展开义诊,分组为学生逐一检查口腔健康,对发现的龋齿、牙列不齐等问题详细登记,并提供专业的就诊建议。面对紧张的孩子,志愿者们用轻声细语和温柔操作缓解他们的恐惧,让“白大褂”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安心象征。活动最后,团队鼓励孩子们报考西北民族大学,投身守护人民健康的事业,希望他们未来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图为7月21日宣讲团的口腔医生在静宁县城关初中进行宣讲的照片。于博洋/摄
图为7月21日宣讲团的口腔医生为静宁县城关初中学生义诊和宣讲的照片。 马淑媛/摄
“护齿润心”进社区。7 月 22 日,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健康实践团带着热忱,先后走进甘肃静宁的北环路社区和成纪路社区,开展“护齿润心”口腔义诊活动,用专业知识传递关爱,助力居民口腔健康。
活动开始前,调研组通过走访和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和口腔健康状况。与此同时,支医组在社区设立固定义诊点,为前来义诊的居民进行口腔检查,并针对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在义诊过程中,志愿者团队还设置了科普环节。通过生动的图文展示和通俗易懂的讲解,志愿者们向居民们介绍了正确的刷牙方式、牙膏牙刷的选择,以及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方法。互动问答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居民们积极参与,收获了满满的健康知识。
图为7月22日宣讲团的口腔医生在北环路社区和成纪路社区为老人进行口腔检查。熊芹/摄
图为7月22日宣讲团的团队成员与社区居民进行趣味科普环节。熊芹/摄
当长征遇见“齿”光。7 月23日,黄土高原阳光滚烫。西北民族大学“护齿润心”实践团沿着红军足迹,走进界石铺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完成了一场跨越 90 年的精神接力。青砖灰瓦间,油灯尚温,同学们屏息聆听讲解:“1935 年 10 月,毛泽东就在这张木桌前,用一张地图、一部电台指挥红军突出重围。”老旧照片与斑驳墙皮,将“艰难险阻、不屈意志”刻进每个人心里。
图为7月23日宣讲团的团队成员在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屏息聆听。张路元/摄
在纪念馆前,同学们肃然起敬,重温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长征的雪山草地与新时代的“健康中国”在此交汇:让长征精神从“心”出发,从“齿”开始。走出展厅,内心的火焰已被点燃。口腔医学虽细微,却托举着生命的重量与笑容的温度。未来,他们将以更笃定的意志淬炼技艺,把诊室搬到田间炕头,让每一次探诊、洁治都成为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回响。
一次“三下乡”,交出三份“新答卷”。在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交汇之际,西北民族大学“护齿润心”实践团深入基层,把口腔诊室搬到乡村,把科普课堂开到校园操场,把长征精神融入青春行动。他们通过问卷调研,摸清乡村口腔健康现状;以趣味科普,打破医学知识的高冷壁垒;用义诊服务,为150余名孩子点亮“微笑灯塔”,并以界石铺纪念馆的誓言,回应“强国一代”的使命担当。(汪瑞萱,靳昕苑)
短短数日,一把牙刷、一张检查椅,激活了县域公共卫生意识的“微循环”;一堂微党课、一次红色研学,延续了跨越90年的精神“长征”。当各族青年将专业与情怀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不再只是宏大叙事,而是化作一场温暖人心的微笑接力,从“齿”开始,向“心”生长,向未来延伸。(温心如,马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路元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