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三下乡,彭水筑梦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5-08-18 16: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蒋杉凤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蒋杉凤)为解码民族文化基因、守护乡村安宁、传承红色精神、弘扬工业精神,近期,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生‘机’彭水,‘械’手共进”社会实践团奔赴乡村,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发展,在广袤乡土书写别样精彩。

解码苗族文化,探寻文化根脉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以“脚步丈量,倾听心声”为指引,开展实地走访。暮色漫过青瓦木楼,实践团成员化身追光者,围坐竹椅与廖秀成爷爷和丁万珍奶奶等长者对话。竹椅轻晃,茶香袅袅,乡音讲述里,苗寨初建的艰辛、先祖迁徙的征途、世代相传的禁忌,勾勒出苗族文化的厚重轮廓。

投身志愿服务,温暖乡土暮年

7月16日下午,“志愿同行,爱润心田”志愿服务启动。与廖爷爷和丁奶奶一同开启了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放牛之旅。当天,同学们协助丁万珍赶着18头牛向山间进发,一路上,牛铃声与欢声笑语交织,大家听丁万珍讲述农耕故事与乡土风情;行至果树下,品尝老人自家种植的李子、桃子,酸甜果香中满是淳朴暖意。

图为实践团成员放牛时挥舞队旗。 张小钦 供图

实践团走进乡村老年群体,帮助打扫居所,整理杂物、擦拭家具,让生活环境整洁温馨。开展“银发触网”教学,教老人用手机打电话,耐心指导操作,助其跟上数字时代步伐。临别送上慰问品,愿为老人晚年添彩,让志愿暖流流淌乡间。

图为实践团成员陈俞伯教郁爷爷打视频通话。 陈金嵩 供图

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寻访苗族革命老人、慰问老党员。与老人促膝长谈,聆听从抗敌斗争到家乡建设的故事,挖掘独特红色历史片段,探寻苗族同胞与党同心的动人过往,感悟红色精神传承,以慰问传递敬重关怀。

守护乡村安宁,筑牢反诈防线

7月16日下午,“未雨绸缪,杜渐防萌”反诈防骗宣讲会拉开帷幕,宣讲时,宣讲员以活泼开场吸引村民,用通俗诙谐语言讲案例、拆手段、授方法。穿插“情景判断”互动,设诈骗场景让村民辨别。答疑环节,耐心回应村民疑问,结合案例析风险、给建议,助力提升反诈辨别力,为乡村安宁添屏障。

弘扬工业精神,点亮科创梦想

7月17日上午,“工魂熠熠,逐梦新程”工业精神科普活动走进高古镇。以生动方式向小朋友讲工业精神,融入发展故事、趣味动画,解析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等核心要素,激发对工业领域的好奇与探索欲。

组织小朋友参与搭建筷子桥、气球反冲车,在实践中锻炼动手、想象与解决问题能力。活动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小朋友交流分享,带动家长村民关注工业知识,助力乡村科普文化与人才振兴融合。最后,引导小朋友展示成果、分享感受,收集作品与精彩瞬间。

图为实践团成员蒋文婷帮小朋友贴胶布。 张小钦 供图  青春淬炼显担当,复盘蓄能向远方

当乡村的蝉鸣渐远,17日下午,生‘机’彭水,‘械’手共进基层服务践行团三下乡活动总结会议成为连接过往与未来的关键节点。会议现场,成员们以“问题导向”为核心,交流沟通。

“我们尝试用工业文化赋能乡村,但村民的接受度未达预期,这暴露出前期需求调研的不足。”成员肖体梦的发言引发共鸣。

团队负责人蒋杉凤在总结中强调,此次活动打破了书本与现实的壁垒,此次实践以“五大特色”为核心,融合文化、科技与实践:走进苗寨解码文化基因;开展反诈宣讲守护乡村安宁;走访苗族老党员传承红色精神;通过趣味实验展现机械魅力;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等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关怀。这场思维碰撞的会议,不仅是经验的沉淀,更点燃了团队奔赴下一段征程的激情。

图为实践团负责人蒋杉凤为实践活动总结发言。 陈金嵩 供图

系列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扎根乡土,在文化解码中溯源,于反诈守护中筑安,从红色寻访中铸魂,借工业科普赋能,以志愿关怀传爱。成员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以实干践行担当,既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熠熠生辉,书写校地协同、实践育人的生动篇章。(通讯员 蒋杉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杉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