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学子播撒医学种子,趣味人体课堂点亮乡村童年

发布时间:2025-08-17 20: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向春霖 刘昱 彭芳君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在衡阳县大安乡,一间普通的教室化身为生动的“人体探索馆”。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囊育禾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化身授课老师,依托精心筹备的课程内容与趣味互动设计,引领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踏上认识自身奥秘的旅程。整堂课欢声笑语不断,洋溢着孩子们的求知热情。

图为人体结构课用的人体模型

课堂伊始,志愿者老师抛出三个趣味问题:“我们用什么呼吸?”“食物吃下去后去了哪个器官?”“怦怦跳的心跳声来自哪里?”起初,志愿者还担心这些生理知识对乡村孩子略显陌生,会冷场,没想到孩子们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地举起。尽管回答时而出现小偏差,但踊跃参与的劲头点燃了全班的热情。

图为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正式授课环节,志愿者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心脏、肺、胃、肠、肝等主要器官的功能与位置。随着讲解,孩子们伸出小手,认真地在自己身上“定位”:有的轻触肋骨下方感知肝脏,有的按揉小腹探寻肠道。“妈妈总说我是她的小心肝,原来心和肝离得这么远呀!”一句童言童语,引得满堂欢笑,也巧妙印证了刚学的知识。

每介绍完一个器官,志愿者便引导孩子们将对应的拼图模块贴到人体骨架轮廓图中。拿到拼图的孩子们迅速进入状态,或专注拼接,或默契协作。不一会儿,一幅完整、准确的人体器官拼图便跃然而出,孩子们的小脸上写满了自豪与成就感。

图为小朋友们模型时的欢声笑语

这堂别开生面的人体结构课,为乡村孩子们推开了一扇认知自我身体奥秘的大门,悄然播下了探索生命科学的种子。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囊育禾志愿服务队精心打造的这堂寓教于乐的课程,不仅充满了欢声笑语,更为乡村教育架起了一座传递健康知识与科学启蒙的桥梁,注入了温暖而富有生机的力量。(撰稿:向春霖 彭芳君 图片:刘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向春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