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弥补乡村美育短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2025年8月14日,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宜美乡兴志愿队伍抵达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开启为期14天的“宜美乡兴,樟海有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期走访中,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乡村美育现状,实地考察当地特色产业园区,为后续非遗美育课程开展及工作推进筑牢基础。
8月15日,志愿队伍科学分工,分为课程宣传组与产业调研组,分别在李场社区和大塔桂圆产业园区同步开展宣传走访活动。这种“双线并行”的工作模式既保障了服务质量,又有效提升了实践效率。
▲图为樟海镇李场便民服务中心现场,宜宾学院宜美乡兴志愿服务队在此开展活动
深耕社区阵地,播撒美育种子
清晨,蜀南大地晨雾未散,课程宣传组已抵达李场社区,沿“社区服务中心—主街—农贸市场”路线开展宣传工作。志愿者们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宜宾非遗文化现状与美育知识,重点介绍即将在社区开设的非遗体验课程。
宣传过程中,志愿者们以问卷与访谈结合的形式,与家长和儿童深入交流。调查发现,当地存在居民对本土非遗了解不深、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家长对美育活动重视不足等共性问题。为确保调研全面性,问卷涵盖“个人基本情况”“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学校美育活动开展情况”“对当地非遗的了解状况”等维度,设置选择与开放问答两类题型。针对不识字的老人和识字较少的儿童,志愿者们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协助完成问卷填写。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家长与孩子驻足了解非遗课程信息
为增强宣传效果,团队提前制作了内容简洁明了的宣传海报,集中展示丰富的非遗活动课程、宜宾特色非遗文化及美育科普知识,吸引了大量家长和孩子驻足咨询。面对家长们关于课程内容、时间安排等方面的疑问,志愿者们逐一耐心解答,现场报名氛围热烈。
探秘桂圆产业 解码发展脉络
与此同时,产业调研组前往以“大塔桂圆”闻名的大塔社区。汽车沿蜿蜒山路行驶,窗外成片果林渐次展开,翠绿枝叶间挂满沉甸甸的黄褐色桂圆,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
▲图为大塔桂圆产业园区果林景象,枝头挂满未成熟桂圆
在与农户的深入交谈中,志愿者们了解到,今年桂圆收成总体向好,当地持续推进品种改良工作,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农户已熟练掌握枝条修剪、科学施肥等技术,桂圆品质稳步提升。但农户们也面临棘手难题:种植过程中虫害频发,导致部分果实被虫咬坏甚至腐烂,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图为志愿者与农户交谈,了解大塔桂圆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志愿者们还与随行司机交流得知,大塔社区的桂圆、荔枝等果树对土壤酸碱度敏感,均种植于山下酸性土壤中;而山上的泥沙混合土则主要种植油樟树,形成了“山下果木、山上油樟”的特色种植格局。
此次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以行动践行担当。课程宣传组在社区播撒美育种子,为非遗文化传承搭建桥梁;产业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摸清产业发展脉络。下一步,宜美乡兴志愿队伍将结合调研成果,精准推进非遗美育课程落地,助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撰文:张茂花 叶美琪
图片:张钰稀
审核:张茂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茂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