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至23日,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宜美乡兴志愿服务队赴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李场社区,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公益课程活动。本次志愿服务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为理念,聚焦美育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合安全教育、红色教育及趣味实践课程,致力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践行青年学子服务基层、促进教育公平的责任担当。活动在樟海镇团委与李场社区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实施并圆满结束。
▲图为结业仪式的集体合照
课程期间,志愿者团队围绕儿童成长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涵盖安全知识普及、红色文化浸润、非遗技艺体验等多个模块。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参与的热情。
8月23日上午,活动进入尾声,课程以非遗项目“糖画”体验为收官亮点。九时整,学生们准时到课,精神饱满。在刘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系统了解了糖画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及制作流程。通过“熬糖、刷油、绘图、凝固、起糖”五个步骤的现场演示,传统技艺的精妙直观呈现,引发阵阵惊叹。随后,在志愿者有序组织下,学生分批动手实践,志愿者分工协作,负责秩序维护、材料分发、糖液盛取与成品剥离,现场井然有序。
▲图为学生在志愿者帮助下体验糖画
期间,宜宾市叙州区团委书记郑桠、教师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兼团队指导老师唐辉亲临现场指导。在孩子们的热情邀请下,两位老师现场尝试糖画创作:唐辉老师绘出樟海镇代表性植物“油樟树”,寓意扎根乡土、服务基层;郑桠书记则书写“宜”字,寄望本土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互动赢得现场热烈掌声,充分体现了基层团组织对青年志愿服务与乡村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郑桠书记还结合暑期特点,向学生强调防溺水等安全注意事项,通过亲切互动增强儿童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丰富了课程的现实意义。
▲图为叙州区团委书记给孩子们做防溺水宣传
课程尾声,孩子们品尝亲手制作的糖画,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感悟书写环节,他们用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学习收获、活动感受与对志愿者老师的不舍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真情实感。随后,师生共同参与趣味游戏,现场欢声不断。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带走自己的非遗作品,挥手告别,眼中满是眷恋。
▲图为老师和孩子们举起手中糖画的照片
为回馈社区支持,志愿者团队在午后开展环境美化行动。在居民活动广场,队员们围绕花坛绘制彩色花卉与表情图案,为原本单调的角落注入生机;舞台侧墙则绘上一排憨态可掬的企鹅形象——黑白分明的身躯、黄喙红帽、手牵橙色气球,童趣盎然,引得居民驻足欣赏。墙绘工作持续至夕阳西下,志愿者们虽汗流浃背、衣袖染彩,但成果令人欣慰。阳光透过树影洒落,花坛与墙面在光影中熠熠生辉,不仅提升了公共空间的视觉美感,更成为美育成果的生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认真清理场地,恢复社区办公室原貌,展现了良好的组织素养与责任意识。
▲图为志愿者们在社区活动场地完成的绘画
此次“三下乡”公益课程,既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文化的播种。志愿者以专业所学服务乡村儿童,通过沉浸式美育与非遗体验,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同时,墙绘实践将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实现“润物无声”的美育渗透。青春因奉献而厚重,教育因坚守而深远。宜美乡兴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这一段短暂却充实的旅程,既是孩子们成长的新起点,也是高校学子践行社会服务使命的坚实一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茂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