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绘乡驿·青链乡旅:陕西国防学院学子用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7 19: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烨 梁卓 张艺菲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田烨) 2025年暑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绘乡驿·青链乡旅”实践团深入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园坡村、蔡家坡村等村落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为双翼,完成了从田间调研到云端赋能的全链条实践,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文旅发展与文化传播,激发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躬身田垄深研析,捕捉乡土深脉动

实践团秉持“双脚沾泥”的务实作风,深入田间地头,躬身开展调研与全景式记录。在栗园坡村,团队与村书记深入交流,直面“美景藏深闺,人迹罕至”的困境,真切记录下村落依托“8号公路文旅带”实现联动发展的热切呼声;在蔡家坡村,与鄠邑文旅康养公司经理深度探讨“艺术激活乡村”的可行路径,共同明晰了“摒弃文化简单移植,着力培育内生动力”的核心发展理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蔡家坡村采访文旅康养公司负责人

走进寻常巷陌,村民的心声成为最珍贵的调研素材。栗园坡村村民望着自家庭院感慨“游客多是路过”;蔡家坡村贾阿姨擦着面粉笑谈“周末面馆能坐满游客”;站马村李阿姨摩挲茶杯期盼“更多人知道咱这好地方”。这些质朴话语里,既有对生活改善的欣慰,也藏着对乡村未来的憧憬。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村庄店铺经营者

实践团成员还深入采访了当地各类店铺的经营者们,系统梳理了“文旅+”模式在提升游客体验、打造差异化特色方面的创新实践与运营逻辑。同时,团队广泛调研了来访游客,精准收集其对乡村在地文化体验、服务配套、特色产品等方面的具体意见与优化建议,为后续推动智绘乡驿实践品牌升级、优化服务供给奠定了扎实的调研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村庄中的游客

同时,技术组成员身扛专业设备,穿梭于村落巷陌与田间地头,用无人机与相机镜头精准捕捉乡土之美。无论是蔡家坡村史馆的展陈,还是栗园坡村的生态农田画卷;无论是站马村的古朴茶舍风貌,抑或阿姑泉村的烟火盛景,都成为镜头下重点聚焦的宣传素材。

▲图为实践团成员使用无人机拍摄乡村文旅资源景观

全景VR设备高效采集的影像,为乡村构建起宝贵的数字档案;无人机航拍清晰勾勒出村落的整体肌理与空间格局;高清相机捕捉的细腻景观细节,更让每一寸土地的风物都转化为可传播、可追溯的鲜活文化符号。这些素材,也为后续的乡村文旅宣传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使用专业设备记录乡村文旅资源景观

科技赋彩文旅兴,矩阵织就云乡韵

带着丰富的实地素材,实践团正式启动“云端赋能”工程。后期制作小组精心搭建的乡村文旅全景平台,将采集的景观数据转化为沉浸式体验:用户轻触屏幕,即可“云游”蔡家坡村的艺术街巷,“探访”栗园坡村的茶舍庭院,甚至聆听村民讲述的乡土故事。平台深度整合画面介绍、消费推荐及用户评价功能,实现“图、文、声”三维联动与导览、观赏、预定全流程线上化,助力乡村魅力突破物理边界,显著提升传播与触达效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全景VR地图

手绘小组以艺术之笔,细腻勾勒乡村轮廓。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特色民宿的别致风情、民俗活动的生动场景,乃至巍峨绵延的秦岭山脉,皆在笔端跃然图上。原创的手绘地图不仅精准标注了全村的文旅资源节点,更巧妙融入当地人文故事,成为连接游客与乡土情感的生动纽带。

▲图为实践团手绘小组绘制乡村手绘地图

宣传矩阵多端同步发力,助推乡村故事迈向广阔舞台。新闻小组精心策划系列稿件,深度解读蔡家坡“秦岭烟火原乡”、站马村“茶香慢生活”等特色内容,在主流媒体与文旅平台持续输出,精准触达目标受众;视频小组倾力剪辑纪实短片,以镜头语言生动诠释“老村落的新活力”——从晨雾氤氲的田野到灵感迸发的画室,从终南剧场的欢歌到特色民宿的笑语,相关作品在短视频平台引发热烈反响,收获海量点赞与收藏,成功推动乡村文旅实现跨圈层传播。

▲图为实践团讨论制作剪辑乡村宣传短片

青春接力践初心,沃野深耕硕果结

暑期集中实践虽告一段落,团队的步履却未曾停歇。队员们返回家乡后,持续践行“数字赋能乡村文旅”理念,围绕当地自然风貌与人文记忆开展系统性影像采集,为乡土数字内容库“扩容增质”。同时,积极探索全景平台与手绘地图等成果的本地化迁移与复用,推动实践经验向更广阔乡村场景迁移复制,致力将“多景点覆盖、融合传播、长效运营”的创新文旅模式,打造成为激活地方文旅活力的可持续“青春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返家乡继续实践记录乡村

▲图为实践团成员返家乡继续实践调研


从田间地头的深度调研到云端平台的智慧赋能,从暑期实践的集中发力到长效接力的持续探索,团队以数字载体打破地域藩篱,使深藏的乡土风光与醇厚文化广为人知,吸引远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有效激活了乡村餐饮、民宿等文旅业态的发展动能。而手绘地图、全景导览、短视频传播等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创新形式,更显著提升了乡村文旅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助力其塑造独特品牌形象,最终实现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破茧成蝶声自远”的华丽蜕变。

▲图为实践团在乡村合照

“智绘乡驿·青链乡旅”实践团以专业学识回应乡土呼唤,用青春星火点亮乡村希望。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成员们将继续以数字技术为墨、艺术创意为笔,持续挥毫书写“智绘乡旅、青春助农”的动人篇章。

撰文 |  梁卓 田烨 张艺菲

图片 | 魏昕彤 郭璐妍 曹金鹏 贾毅鑫 张颖娇 韩杨杨 张彦松 樊天翔 党晨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