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仙人渡小学的操场上,《强军战歌》的激昂旋律久久回荡。武汉学院木樨“向阳而生”大学生实践团副队长退役大学生士兵户楠以“铭记七七事变,传承强军精神”为主题,为夏令营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特殊的历史与国防教育课,让红色记忆在歌声中浸润童心,让爱国情怀在少年心中扎根。
图为实践团副队长户楠在支教课堂上给学生讲述“七七事变”
“同学们,88年前的今天,卢沟桥畔的枪声打破了宁静,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七七事变。” 户楠以沉稳有力的声音开启了当天的课程。他结合精心准备的历史图片和时间轴,生动讲述了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从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拒,到中国守军奋起反抗的英勇事迹;从战火蔓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到全民族抗战的壮阔画卷…… 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让孩子们对这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有了直观认识。
图为学生在支教课堂上观看抗战老兵采访视频
当讲到“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抗日口号时,户楠特意提高了音量:“同学们,正是因为有无数先烈抱着这样的信念浴血奋战,我们今天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他指着图片中坚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讲述着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故事,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图为实践团副队长户楠在支教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历史讲述结束后,操场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户楠带领孩子们学唱《强军战歌》。她先逐句讲解歌词的含义,告诉孩子们“强军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守护和平。随后,她示范演唱,整齐有力的节奏、铿锵激昂的旋律很快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图为实践团副队长户楠在支教课堂上教唱《强军战歌》
孩子们跟着节奏认真学唱,虽然音调还不熟练,但每一个字都唱得格外用力。四年级学生姚梓彤在学唱时格外投入,她课后说:“老师说,这首歌里有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的力量,我要把它学会,唱给爸爸妈妈听。”
武汉学院木樨“向阳而生”大学生实践团指导老师王文薏表示,邀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志愿者讲述历史、教唱军歌,是希望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强军兴军的重要意义。此次活动是湖北省“爱心托管班”系列课程的重要一环,后续实践团还将开展更多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撰稿:户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户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