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海澄村顺利开展并圆满落幕。活动期间,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被充分展现,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体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收获颇丰。
初见海澄:探索非遗,感受风华
海澄村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古老的民俗与现代生活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貌。村内非遗主题涂鸦遍布墙面,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鹤园”,古树群等景观则承载着当地传统艺术的印记,于行走间感受到历史与当下的共鸣。
活动期间,梦溪海澄突击队成员走访了三灶竹编传承人汤何佳老人的工作室,近距离感受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工作室中竹香浓郁,各类竹编成品、半成品及荣誉证书整齐陈列,见证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汤何佳老人详细介绍了三灶竹编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及代表作品,并亲自指导成员体验竹编制作。在老人的耐心教学下,成员亲手完成了简易竹编小船,深刻体会到竹编技艺中蕴含的精巧构思与匠人精神,也认识到这项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性。
鹤舞里的传承:鼓点中的生命律动
青砖黛瓦间,鹤影翩跹;鼓点声里,传承不息。三下乡期间梦溪海澄突击队成员前往鹤舞博物馆,专访了三灶鹤舞传承人汤福文老人。采访刚开场,汤福文先生便即兴唱起了《鹤歌》。沙哑的嗓音里带着岁月的沉淀,每一句都像在诉说白鹤的灵性。
馆内珍藏的鹤舞道具与资料,系统展现了这一传统艺术的发展脉络。汤福文老人详细讲解了鹤舞的起源、仪式流程及文化寓意,介绍了“年三十制新鹤、开光念祝词、拜年送祝福、旧鹤衣“羽化”等传统习俗。三灶鹤舞以白鹤为象征,寄托着百姓对长寿、吉祥的美好愿景,其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精神的传递,让突击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传统艺术在当代的生命力。
萌系新伙伴:鹤与竹的邂逅
为助力海澄村文化传播,梦溪海澄突击队成员结合当地特色,设计了以三灶鹤舞为基础、融入竹编元素的卡通IP形象“鹤小竹”,旨在通过创新形式推广当地文化,为非遗传承注入年轻活力。
再见海澄:带着故事继续前行
此次三下乡活动,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接触传统文化的宝贵机会。通过亲身体验竹编、鹤舞等非遗项目,突击队成员深刻理解了匠人坚守的意义,也认识到年轻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未来,成员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古老的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了解海澄村的文化魅力,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胡焕胜 代思远
图片 | 黄子峻 李俊毅
一审 | 张文馨
二审 | 王沁泳
三审 | 胡焕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文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