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淬匠心,步履寻莱珍——深入莱芜,解码非遗匠心!

发布时间:2025-08-17 17: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鸣原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冯鸣原)7月31日,实践团队继续扎根齐鲁大地,将“慢火车·新温度”公益赋能与文旅提升行动延伸至济南市莱芜区。

▲图为成员在莱芜东站的合照

此行旨在以慢火车串联起的城乡脉络为依托,深入挖掘莱芜独特的文化特色,探寻红色精神与非遗技艺的传承密码,进而为激活当地文旅发展动能提供青年视角与实践思路。

为高效调研,团队兵分两路,前往不同地点,开启深度探访。

匠心独运探砚魂

在团队成员简单介绍此行目的后,多福砚博物馆馆长张瑞乾、名誉馆长裴敏莉教授及非遗研学项目特聘专家沈沉老师负责为团队讲解。

▲图为成员与多福砚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合照

张馆长与两位老师热情接待,不仅细致讲解了博物馆的历史渊源与当地独特的地质文化,还手把手带大家了解三叶虫化石的特性及砚台制作的精妙工序。队员们听得入神,在触摸温润石材、观摩匠人巧思的过程中,对这份传承千年的匠心有了更鲜活的感知,收获满满。

▲图为张馆长与裴教授讲解拓印方法

▲图为沈老师讲解三叶石化石形成环境与过程

▲图为张馆长讲解砚台制作过程

红色记忆与非遗强音

与此同时,第二组队员的上午行程紧凑而充实:

莱芜战役纪念馆

踏入庄严肃穆的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铸铜浮雕,一处处还原情景,通过现场感受、聆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置身其中,颇受震撼。

▲图为队员观看馆内示意图

▲图为队员近距离参观历史文物

队员们深度解读解放战争时期军民一心、浴血奋战的壮阔历史,用心拍摄记录这段镌刻在齐鲁大地上的民心力量。

▲图为馆里小讲解员向团队成员介绍相关历史

莱芜梆子剧团

走进剧团排练厅,在铿锵有力的锣鼓点中,队员们专访了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刚,深入聆听他对当前莱芜梆子传承发展的真知灼见,感受这一古老剧种的时代脉动。

▲图为刘老师向队员讲解演出服装及道具

▲图为莱芜梆子演员进行排练

▲图为队员与相关负责人合照

凤王祥锡雕工坊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圣良现场演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冷作工艺。队员们屏息凝视,看锡料在王师傅沉稳的敲击下逐渐成型,化平凡为神奇,深刻体会那份蕴藏在指尖的温度、韧性与千钧匠心力道。

▲图为队员观看锡雕制作工艺

▲图为王师傅的采访照片

镜头记录下王师傅精湛技艺的瞬间,也捕捉了队员们专注观摩、沉浸其中的神情。

步履寻珍,满载而归

夕阳为本次莱芜非遗与红色记忆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天的奔波,两组队员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深刻的感悟汇合。

青岛城市学院“长路慢慢亦灿灿”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

莱芜的“珍”与“魂“,队员们已用心寻访、用情记录,这份宝贵的经历,必将成为团队继续前行与后期成果的力量源泉。

撰文 | 刘馨、秦岭、冯鸣原、毕靓洁

图片 | 实践团成员

一审 | 刘馨

二审 | 王妍妍 

三审 | 朱哲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鸣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