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8月1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点亮星空本禹志愿服务队新芽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沙墩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夏令营活动。
出发:青山为伴,初心启程
清晨的薄雾中,一支满载青春热情的大学生实践队从校园出发,驶向群山环抱的沙墩村。车窗外的稻田翻滚着绿浪,车内的队员们热烈讨论着课程细节,憧憬着与乡村孩子们的初次相遇。这场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知识与爱的传递,更成为大学生与乡村儿童双向成长的温暖旅程。
第一课:以音为钥,叩响心门
初到沙墩村,孩子们热烈的掌声瞬间融化了队员们的紧张。课业辅导时,铅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孩子们恍然大悟的笑容,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教育的力量。音乐课上,《我的祖国》的旋律回荡教室,朱钧妮老师通过歌谱教孩子们演唱,引导孩子们画出心中的祖国,纸上的长城与五星红旗,无不表示着他们心中悄然萌发的爱国种子。
朱钧妮教孩子们演唱 王佳琦摄
幸福与健康:探索成长的真谛
“幸福知多少”通过讨论与动画,让孩子们明白幸福源于内心而非物质,通过简单的问题培养孩子们的健康生活习惯。“认识多元的自我”通过角色扮演和画画,帮助孩子们理解每个人拥有多重身份,要学会接纳不同的自己。“你心中的超级英雄”启发孩子们发现平凡中的伟大,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超级英雄”。
关悦童老师通过这三节课,引导孩子们思考幸福,认识自我,欣赏他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递人生哲理。
孩子们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王佳琦摄
非遗与美食:文化课堂剪影
齐畅老师通过讲解纸翻花的历史与演变,带领孩子们走进非遗的世界。互动问答环节中,孩子们积极分享对非遗的理解,随后通过视频直观感受纸翻花的艺术魅力,领悟“认识非遗,珍视非遗”的意义。
齐畅讲解纸翻花 乔金格摄
朱钧妮老师用一场美食文化之旅的视频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从地域饮食差异的讨论到“看图猜菜名”的趣味互动,课堂气氛热烈。最后,八大菜系的图文介绍为这场美食探索画上圆满句号。
朱钧妮介绍文化差异 王佳琦摄
自然与科学:生动有趣的科普
张宝增老师通过生动的"识叶课",带领孩子们认识叶子的结构和功能。从精彩的动画讲解到实物标本观察,孩子们在绿意盎然的课堂中感受自然的奇妙。在后续的"叶子画"创作中,孩子们用画笔展现了对自然的理解与热爱。
张宝增带孩子们了解叶子 乔金格摄
朱钧妮老师的"趣味光学课"从美丽的丁达尔效应入手,通过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引发思考。夜视仪等拓展知识让孩子们对光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朱钧妮科普光的知识 王佳琦摄
齐畅老师的"人体器官课"生动展示了人体构造,通过吸烟肺与健康肺的对比,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吸烟危害,争当"禁烟小卫士"。
齐畅讲解吸烟危害 乔金格摄
创意想象:探索课堂无限可能
齐畅老师的"指纹认识课"让孩子们了解到每个人独特的生物特征。通过讨论指纹的用途和创作指纹画,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科学知识,也激发了创造潜能。
孩子们的指纹画 乔金格摄
张宝增老师的"想象力实践课"以动画引入,通过反话口令游戏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在故事续写环节,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张宝增带孩子们玩游戏 乔金格摄
家访:倾听大山的期盼
深入村落的家访让实践更显厚重。队员们走过蜿蜒山路,记录下家长们的殷切嘱托:程静雅渴望艺术课堂,贪玩的程思远程文甫兄弟需要学习监督,自觉的程锘期盼拓展课程……这些声音化作教案上增补的艺术课、科普实验和个性化辅导。
关悦童认真记录家长意见 王佳琦摄
终章:星光为证,约定未来
结营仪式上,老师送上临别赠言,留言墙贴满童真的感谢。当每个孩子接过专属奖项和小奖品时,眼中的光彩胜过夏日的阳光。队员们蹲下身与孩子们拥抱,约定"下次带更多有趣的实验来"。
关悦童和小朋友们合影 王佳琦摄
十天里,点亮辛苦志愿服务队新芽分队的志愿者们用专业所学反哺乡村,挖掘乡村儿童的坚韧与纯真,用实践丈量祖国乡村的田野。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让青春实践论文写满泥土的芬芳,也让乡村振兴的蓝图添上一抹亮色。沙墩村的夏天终将远去,但那些共同唱过的歌、画过的画、探索过的科学奥秘,终将成为彼此生命里永不褪色的诗行。
撰文丨乔金格
图片丨王佳琦 乔金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佳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