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宋贤)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今年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脉络寻源”实践团走进无锡市梁溪区扬名街道芦庄第二社区爱心暑托班,开展“药食同源小厨房”特色课堂。活动利用趣味知识课堂与“驴打滚”手工制作为载体,将深邃的“药食同源”理念巧妙融入童趣盎然的动手实践,让社区儿童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寓医于食”的中医药智慧。
一、岐黄智慧初启蒙:趣味小课堂点燃兴趣
活动筹备阶段,南中医学子们将安全保障与知识转化作为重点。团队成员查阅典籍、请教专业教师,致力于将“药食同源”理念转化为儿童易懂的内容。选用的核心食材:黄豆粉(健脾)、红豆沙(利湿)、红枣(补气血)...直观体现了中医药养生理念。与此同时,团队与社区通力协作,精准规划场地、时段与参与人数,并精心置备所有物料。
活动伊始,青年学子们带来“药食同源”趣味科普小课堂。主讲人运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进行讲解,例如:“黄豆粉像小太阳温暖脾胃,红豆沙帮助身体排出湿气,红枣可以补充气血能量。”并介绍了“驴打滚”名称的由来传说。这节小课堂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医药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动手实践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二、药香融食启童智 巧手翻飞润心田
知识讲解后,进入“驴打滚”手工制作环节。在强调了操作安全要点后,南中医学子们指导孩子们分组协作,依次完成揉面、蒸制、裹馅、卷切、滚粉的全流程体验。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观察食材变化,感受不同质地。
当点心在黄豆粉中翻滚成形时,现场气氛活跃。抽象的“寓医于食”理念,此刻通过指尖的糯感、鼻尖的甜香、舌尖的美味,悄然转化为孩子们心中鲜活可触的深刻记忆。
三、寓教于乐播良种 知行合一沐遗风
在成果分享与品尝环节,孩子们交流了制作心得。青年学子们适时引导,将实践体验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指出“看似普通的黄豆、红豆,承载的正是祖先在烟火日常中守护健康的千年智慧,而将这份智慧融入饮食,便是我们共同传承的宝藏”。
本次活动使参与的儿童不仅学会了“驴打滚”的制作方法,更通过亲身体验,对黄豆健脾、红豆利湿、红枣补气血等“药食同源”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寓医于食”的健康观念。
四、青春实践:传播文化,服务基层
南京中医药大学“脉络寻源”实践团此次活动,以“讲做结合”的创新形式,将中医药文化生动带入社区儿童生活。青年学子们发挥专业优势,使深奥知识变得可听、可视、可操作,有效服务了基层文化需求,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种子。
未来,青年学子们将通过持续努力,让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与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仲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