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语通喀什——西农学子普通话推广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7 15: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梦璐 高翔 张惠瑜 黄嘉信   阅读 1.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未断流。”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灵魂。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喀什,这片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共生的土地上,普通话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起不同民族的心灵,促进着交流与团结。2025年的暑期,十名平均年龄19岁的大学生,怀揣着青春的热忱与推广普通话的使命,奔赴喀什,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之旅。

▲图为实践团队长高翔为当地居民讲解普通话相关知识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通用语言,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的桥梁。”出发前,团队成员在一次次研讨中,深刻领悟到推广普通话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喀什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既为普通话推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也让成员们深知责任重大。成员们了解到,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密码,推广普通话,不是要削弱民族语言文化,而是要搭建起一座跨越语言隔阂的桥梁,让各民族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带着这样的认知,大家踏上了征程,十颗年轻的心,如同炽热的火种,期待在喀什这片土地上点燃普通话推广的火焰。

7月20日抵达喀什后,成员们迅速在社区、乡村学校等地开设普通话课堂。考虑到当地群众的语言基础差异,成员们制定了分层教学方案。从最基础的拼音教学开始,“a、o、e……” 这些看似简单的音符,在高翔的耐心讲解下,成为打开普通话大门的钥匙。课堂上,她运用生动的图片、有趣的绕口令,让学习变得轻松活泼。一位维吾尔族大叔学得格外认真,他说以前他只会说简单的普通话,和内地来的游客交流很费劲,现在学会了更多,就能更好地给他们介绍喀什的美了。”成员们还注重实践练习,组织情景对话,让学员们模拟购物、旅游咨询等场景,在交流中巩固所学。这些课堂,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语言熔炉,将不同民族的学员汇聚在一起,用普通话交流,让彼此的心更近。

▲图为实践团队长高翔为当地居民讲解普通话相关知识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合“五个共同”“五个认同”等理念,成员们开展文化宣讲活动。在社区活动室,成员们用普通话讲述各民族共同缔造祖国的历史,从古代丝绸之路各民族的交流互鉴,到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敌、建设家园的壮举。当讲到 “五个认同”中认同中华文化时,高翔以十二木卡姆为例,说明普通话如何助力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学者用普通话精准阐释套曲结构,传承人用普通话通俗解读文化内涵,才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份瑰宝。”这样的讲述,让大家明白,普通话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它能让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了让普通话真正融入当地群众生活,成员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晚上,我们开展“普通话推广夜校”,设置咨询点,为群众解答普通话学习疑问,发放自制的普通话学习手册,手册上既有常用词汇、短句,还有喀什特色文化介绍,用普通话讲述当地的故事,让大家觉得亲切又实用。我们还举办了 “用普通话讲喀什故事”比赛,各族群众踊跃参与,有人讲述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历史,有人分享喀什古城的民俗风情,普通话在这些生动的故事中,成为传递文化、增进情感的纽带。一位参赛的小朋友用稚嫩但清晰的普通话说道:“我要把喀什的美好讲给更多人听。”这让我们看到,普通话推广已经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了种子,未来必将生根发芽。

在与当地各族群众的接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无论是在课堂上与学员们的互动,还是在实践活动中与群众的交流,成员们都感受到各民族对交流的渴望、对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热忱。一次,我们在社区组织文化展示活动,维吾尔族的舞蹈、汉族的书法、哈萨克族的民歌,在普通话的串联下,构成了一幅绚丽的民族团结画卷。大家用普通话互相赞美、交流创作心得,那一刻,语言的隔阂消失了,只剩下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在流淌。这种交流,让我们更加坚信,普通话推广对于促进民族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巨大力量。

作为平均年龄19岁的大学生,这次三下乡之旅,让大家的青春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从最初的紧张忐忑,到后来的从容自信,大家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教学能力,更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大家学会了如何倾听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知识,也学会了在挫折中坚持。当看到学员们从发音不准到能流畅交流,当听到群众对大家说:“谢谢你们带来的新知识”,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大家深知,青春不仅是年龄的象征,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这次三下乡,让少年的青春在为国家、为民族的奋斗中熠熠生辉。

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大家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每一次用普通话讲述中华文化的故事,每一次帮助当地群众用普通话传承民族文化,都让大家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喀什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如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十二木卡姆等,在普通话的助力下,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就是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根基。我们要做文化传承的使者,让普通话成为文化传承的有力翅膀,让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名大学生的三下乡之旅虽已告一段落,但普通话推广的征程永远不会结束。回到学校后,我们将继续宣传在喀什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带动更多同学关注普通话推广、关注民族团结事业。我们也会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和教学能力,期待未来能以更成熟的姿态,再次投身到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中。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加入到普通话推广的队伍中来,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让普通话成为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固桥梁,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文化繁荣的崭新篇章。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这次喀什之行,是大家青春路上的珍贵印记,更是大家人生旅程中践行使命、服务社会的起点。成员们将带着这份热忱与担当,继续在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团结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让青春之花在祖国边疆绽放得更加绚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