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傅梓欣)湖南省湘潭县青山桥镇的皮鞋产业历史悠久,有“湘中鞋都”的美名,但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一度陷入销量锐减的困境。
传统制鞋业该如何打破僵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此,7月11日,“法护桑榆·心系朝阳”实践团深入百舌鸟鞋业一线,以法治赋能,助力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释放更大能量。
▲图为百舌鸟鞋业外观模样
百舌鸟鞋业深耕传统制鞋产业30多年,旗下品牌有家喻户晓的比其路,曾荣获楚怡杯、芙蓉杯等多个奖项。其不仅是湘潭县传统技能型人才工作室依托企业,更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通过实践团与技术主管左妮的深入沟通了解到,面对电商浪潮,企业坚持“实体店为主,电商审慎推进”的策略,以高端定制转型为突破口,打造“产业升级——就业提质——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立志走出一条“实业兴镇”的特色道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技术主管左妮进行交流
据此,实践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为企业定制了“法律+乡村振兴”的赋能方案:
知识产权守护匠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践团建议企业为爆款鞋履设计申请外观专利,防止创意外流与灵感剽窃,同时,通过整合乡镇制鞋产业资源,推动“一镇一品”政策落地,助力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
合规经营保障民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践团提醒企业针对自身特色来定制商业秘密保护规定,避免核心技术泄露;开展私人定制业务时,严格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乡村企业诚信形象。
政策衔接争取红利
实践团建议企业申报“非遗工匠”认证、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补贴,利用《乡村振兴促进法》第24条“培育区域品牌”政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吸引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活力。
▲图为传统皮鞋生产过程
从家庭作坊到省级免检品牌,从传统制造到高端定制,百舌鸟鞋业的转型之路,有了法律“护盾”,经营更规范,不仅将为老国货品牌提供合规发展样板,更为乡村振兴贡献“实业兴镇”的法治经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技术主管左妮合影留念
“法护桑榆·心系朝阳”实践团此次走访,深化了青年学子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认识。通过提出相应的赋能方案,彰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子的青春担当,也是法治精神在广袤乡土上生根发芽、高校智慧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写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傅梓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