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史子怡、崔莲月)
7月15日上午,宁波财经学院守护行动实践团联合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横峰街道妇联,在当地候鸟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剪纸培训课。活动特别邀请温岭市知名剪纸艺术家陈巨中授课,旨在让随父母来到城市过暑假的“小候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剪纸的魅力,在指尖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小候鸟”群体多是跟随务工父母离开家乡,在城市的角落度过暑期。他们的生活往往围绕着父母的工作场所或出租屋,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宁波财经学院守护行动实践团在前期调研中关注到这一情况,认为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不仅要保障基本照料,更要填补文化滋养的空白。基于此,实践团主动对接横峰街道妇联,共同策划了此次以非遗剪纸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希望通过传统艺术形式,为“小候鸟”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为确保活动质量,筹备工作从月初便有序展开。实践团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选址布置场地,将候鸟班的教室重新规划,张贴剪纸艺术海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有的专门采购所需材料,从大红宣纸到大小型号的安全剪刀,逐一筛选比对,确保工具适合儿童操作;还有的成员反复打磨教学流程,结合儿童认知特点设计互动环节,力求让课程既专业又生动。
图为温岭市知名剪纸艺术家陈巨中老师正在授课。崔莲月 供图
作为此次授课的核心人物,陈巨中老师的加入为活动增添了专业分量。他深耕剪纸艺术四十余年,作品曾多次在省市非遗展览中展出,擅长将民间故事与传统纹样融入剪纸创作。活动当天,陈老师提前一小时到场,将自己带来的数十件剪纸作品整齐陈列:展翅的凤凰羽翼分明,盛开的牡丹层层叠叠,就连常见的生肖图案也在红纸上显得灵动鲜活。这些作品刚一亮相,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不少“小候鸟”凑近展桌,小声讨论着图案里的故事。
课堂正式开始后,陈巨中以“一把剪刀的魔法”为主题开展讲解。“大家看,这张普通的红纸,只要折几下、剪几刀,就能变成好看的图案。”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张正方形红纸,对折两次后,沿着边缘剪出弧形线条。随着纸张展开,一朵四瓣花赫然呈现,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随后,陈老师详细演示了折纸方法、下刀角度等基础技巧,从对称纹样到简单造型,一步步引导孩子们理解剪纸的原理。“剪的时候不要急,左手按住纸,右手慢慢走,像给红纸‘画’线条一样。”他的讲解通俗易懂,还特意放慢了动作,让每个孩子都能看清操作细节。
图为小朋友们在认真听课。崔莲月 供图
进入实践环节,孩子们分成小组围坐,每人领到一套工具。起初,不少孩子显得有些紧张,握着剪刀的手微微发抖,剪出的线条也歪歪扭扭。陈巨中与实践团成员立刻分散到各小组,一对一进行指导。“你看,折的时候要对齐边角,剪出来才会对称。”“这个地方可以剪得圆一点,像小太阳的光芒。”在耐心引导下,孩子们逐渐找到感觉。来自安徽的小女孩乐乐起初总把纸剪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先在纸上用铅笔轻轻画好轮廓,再沿着线条慢慢剪,最终完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兔子。“这是我第一次剪纸,原来我也能做好!”她举着作品,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两个小时的课程中,教室里始终充满专注与欢笑。孩子们的作品从最初的简单几何纹样,逐渐升级为小灯笼、五角星、花朵等造型。虽然技法尚显稚嫩,但每幅作品都充满童真与创意。活动结束时,“小候鸟”们纷纷将自己的剪纸贴在展示板上,原本空白的板子很快变成一片“红色花海”。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崔莲月 供图
这堂剪纸课,不只是教会孩子们一门手艺。“小候鸟”们大多随父母漂泊,家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让他们对文化根脉的认知有些模糊。而此次非遗体验活动,让他们近距离触摸到家乡之外的文化瑰宝,感受传统之美。剪纸里的吉祥寓意、精湛技艺,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缩影,孩子们在创作中,不知不觉接受文化熏陶,民间艺术的种子悄然埋入童心。宁波财经学院守护行动实践团表示,关注“小候鸟”群体,不仅要保障生活,更要丰富精神世界。非遗传承活动是很好的载体,未来会持续开展,带孩子们体验皮影、年画等更多非遗项目,为他们打开更广阔的文化视窗,让守护与传承在儿童心中发芽生长。
从红纸翻转的课堂,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亮,这场非遗之旅,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未来,期待更多“小候鸟”在守护行动中与非遗相遇,让传统艺术在新一代心中扎根、盛放。让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在童心守护中稳稳传递,照亮“小候鸟”们的成长之路,也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让古老艺术永葆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子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