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汪与同、金子鉴、江霖)近日,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情暖童心”实践团走进保定市顺平县安阳乡中粮希望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技支教活动。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科技创新主题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互动体验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儿童播撒创新火种、打开科技之门。
AI启智:触摸新兴科技脉搏
在AI技术科普课堂,志愿者陈张哲希以提问开启课堂,从语音识别、图像生成等生活场景切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孩子们易懂的语言。在实践环节,孩子们亲身体验AI的即时问答与创意绘图功能。课程设计注重认知梯度,从基础原理到应用体验层层递进,既激发兴趣,又引导思考技术背后的逻辑,让乡村儿童与新兴科技同频共振。
星火传承:两弹一星铸魂育人
“两弹一星”主题课堂上,志愿者王魁浩用简易道具演示如何利用伯努利方程让物体“漂浮”于气流之上。实验过后,课程自然过渡至“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志愿者结合视频与图片讲述科学家们隐姓埋名、攻坚克难的历程。课程尾声,孩子们在信纸上写下感悟:“我要像钱学森先生一样,用科学让祖国更强大。”科学原理与爱国情怀的融合设计,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
巧手探秘:科学实验启迪真知
科技实验课上,抽象理论化为具象操作。志愿者将孩子们分为小组,通过合作完成天体运行模拟装置。轮船组装环节中,孩子们反复测试重心与浮力关系,历经多次操作终于让模型平稳航行。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实践与真知的打磨。志愿者介绍,此类实验旨在培养“观察-假设-验证”的科学思维,同时锤炼团队协作能力。
通信古今:密码电波穿越时空
从烽火台到5G基站,志愿者们以时间轴梳理通信技术演变,重点讲解电磁波原理与现代通信网络架构,孩子们亲身感受古老密码与现代通信相互交织的力量。摩斯密码体验环节将课堂推向高潮,孩子们一步步打出“CHINA”“SOS”等单词,解码声此起彼伏。课程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凸显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塑力量。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情暖童心”实践团的支教活动,不仅是一次科学与创新的传递,更是一场青春与希望的接力。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教兴国”“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此次活动燃起了乡村孩子们心中的探索之火,点亮了乡村孩子们心中的科技之光。
撰文 | 汪与同 金子鉴 江霖 图片 | 宋梓慧 卢怡孟 陈张哲希 赵鑫 一审 | 王彦丹 二审 | 王魁浩 三审 | 胡旭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与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