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吕玉琳) 客语缀韵寻迹实践团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北环路街道寺沟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客家话交流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着重进行了客家话与普通话的对比,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新颖且深入的语言文化体验。
活动当日,寺沟社区的活动中心内人头攒动,居民们满怀期待地参与到这场文化交流之中。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客家话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在汉语方言体系中的独特地位。随后,正式开启了客家话与普通话的对比讲解。
实践团成员强调了客家话和普通话对比的重要作用。这种对比能帮助居民更快理解客家话的特点,因为普通话是大家日常广泛使用的语言,通过对比,居民可以借助熟悉的普通话词汇和语法,来理解客家话在发音、词汇等方面的差异与联系。比如客家话中的一些词汇与普通话同源,但在发音和用法上有所不同,像“一年四桂”在客家话中是“一年四季”的意思,通过与普通话对比,居民能快速掌握其含义。而且,对比还能让居民清晰感受到汉语的多样性,认识到客家话作为汉语方言的独特价值,以及它与普通话同根同源又各具特色的关系,进而增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汉语文化整体的认知。
图为客语缀韵寻迹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宣讲
为了让居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实践团设置了互动环节。在客家话趣味歇后语配对等游戏中,居民们积极踊跃参与,根据给出的词语含义进行正确配对。一位参与游戏的李阿姨同学地说:“客家话其实和普通话还是有相似之处的,比如哑子食黄连和哑巴吃黄连其实是一个意思。”
活动尾声,实践团与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居民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客家话以及普通话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了不同地域语言文化碰撞的魅力,尤其是客家话和普通话的对比,让他们觉得客家话不再遥远难懂。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了解到了客家方言的独特魅力,共筑民族团结。
此次客语缀韵寻迹实践团的河南之行,通过语言对比交流,为客家文化的传播搭建了一座独特的桥梁。不仅加深了社区居民对客家话的理解,也让大家领略到了汉语的丰富多样性,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玉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