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瑞士暑期社会实践团以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艺术脉搏” 为主题,借团队参与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实训营之机,在瑞士开展了一场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团队以歌舞、折纸、访谈、手链编织、蹴鞠涂色等多元形式为载体,展现青年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特有的热情与创意。此次实践活动恰逢中瑞建交75周年,实践团成员用充满活力的互动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相互了解,为两国民间友好增添了青春活力。
折纸传情:指尖上的龙泉剑韵
教室内,参与者们围成圈坐在桌前,彩纸在手中折叠翻飞,实践团以 “非遗龙泉宝剑” 为主题的折纸活动正在进行,队员们首先向参与者介绍:这把纸剑的原型,是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龙泉宝剑,它不仅是古代军事技艺的结晶,更象征着诚信高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与工匠精神。为让参与者们更好动手实践,团队将复杂剑形简化为易操作的折纸版本。成员在步骤讲解过程中以当地风景作比“剑要折得挺直,才能像阿尔卑斯山一样‘巍峨持久’。”这一隐喻其实也与中瑞两国在历史长河中坚守自身特色、抵御外界挑战的精神相呼应;折纸过程中,团队成员分散在各桌,耐心示范,用英语指导大家用红白两色纸张折叠,红色是对“中国红”的呼应,白色能更好模拟剑身的寒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龙泉宝剑
编绳寄情:彩带里的畲族风情
折纸活动结束后,畲族彩带编织活动紧随其后。队员们先讲述了这项非遗的渊源:畲族彩带是畲族妇女代代相传的手工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活动进行过程中,实践团依据现场制作进度适当降低了编织难度,选择了更好上手的“麻花辫”编法,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收获亲手完成编织的成就感。彩带有蓝、绿、红三色,谈及颜色的选择,实践队成员说:“蓝色像日内瓦湖的粼粼波光,也是中国青花瓷的淡雅底色;绿色是阿尔卑斯山的盎然生机,也藏在江南园林的草木葱郁里;红色既有瑞士国旗底色的热烈,更传递着中国红的喜庆吉祥。”手链编织期间,团队成员耐心示范着编织方法,“我平时也会编麻花辫,所以编手链于我而言很简单!”参与者亮出编好的手链开心地说。
▲图为实践队员就手链编织展开讲解
运动之趣:古今对话中的体育精神
手链编织活动的余温未散,竹编蹴鞠和水彩笔已在桌面上排开,“蹴鞠涂色”活动正酝酿着新的热闹。和前续活动环节相似,团队成员首先介绍:蹴鞠是中国古代足球,起源战国,兴于唐宋,比现代足球早两千多年,算是其 “祖先”。而说起足球,苏黎世FIFA总部正是现代足球的重要推动者,两者恰如足球运动的“前世今生”。介绍完毕,参与者们纷纷拿起水彩笔,有人以FIFA标志的蓝黄为主色调为蹴鞠披上彩衣,有人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在蹴鞠上画上中国传统回纹,有人选择瑞士国旗的红白两色进行渲染……瑞士原素与中国纹样在球面上交融,团队成员们穿梭期间,时而深入展开讲解蹴鞠的历史典故,时而一起聊起FIFA推动足球全球化的故事,教室内互动热烈,“足球不只是运动,更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实践团成员如是说。
歌舞之韵:身体律动里的心灵共鸣
手工时间结束后,《月光下的凤尾竹》旋律悠扬,傣族舞教学环节紧凑展开,实践团成员身着傣族服饰首先进行了舞蹈的表演,接着将简化的动作一一示范,参与者们都兴致勃勃地模仿舞蹈姿势,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切身体验。最后,实践团成员发挥作为外院学子的优势,发起中英法三语版的《友谊地久天长》合唱活动。中文、英文、法文三国语言此时同唱响在一间教室,旋律传递着欣欣向荣的和谐。“语言虽有界,歌声却无界。”团队成员们特意选择这首在中瑞两国都广为人知的曲目,用多语言演绎的方式,不仅呼应了瑞士多语文化的包容特质,也特别展现了中国青年对跨文化沟通的诚意。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傣族舞教学
对话之声:声音交织里的民心相通
除了举行文化活动外,实践团还设计了 “万花筒声波日记” 系列访谈,以 “桥”、“青年”等为关键词,收集不同文化背景者的真实表达。实践团成员在当地展开采访,其中与欧盟委员Laszlo Andor的交流最为印象深刻。采访过程中,欧盟委员Laszlo Andor针对实践团成员提出的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如何更好进行文化交流的问题指出:“尽早理解对话很重要,应促进学生交流交换。学生虽无决策权,但更能助于促进了解,其文化和政治活动对解决性别及部分公共问题影响重大。”这场交流,不仅开拓了视野,更引发深思:作为大学生,应如何为传递中华文化、推动跨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欧盟委员进行访谈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长表示:“以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或许无法像专家学者那样深入解读文化,但也可以用青年人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比如舞蹈动作的教学,畲族手链的编制,蹴鞠的涂色,面对面的访谈……这些形式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在亲手操作中真正体会到文化交融的乐趣。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可感知、可参与、可分享,只有让文化活起来,才能真正火起来。”
撰文 | 张宇煊
图片 | 谢嘉涛 武艺涵 郁贺 赖恺铭
一审 | 赖恺铭
二审 | 武艺涵 郁贺
三审 | 谢嘉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宇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