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木耳产业,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5 10: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柯文涛   阅读 6.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智慧赋能木耳产业,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 常思彤  柯含佳依 兰宇婷)2025 年7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以实地调研为笔、产业观察为墨、志愿服务为彩,全方位探寻柞水木耳产业从“土疙瘩里的宝贝”到“富民强村金名片的发展密码”,开展以“智慧赋能木耳产业,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村委会座谈、实地参观和入户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系统了解木耳产业从传统种植到品牌化发展的转型路径,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团队前往木耳产业园。柯含佳依供图

抵达金米村后,实践团队首先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座谈。村委会工作人员紧紧围绕村庄发展实际,系统介绍了金米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内容,为实践团深入了解金米村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实践团队围绕木耳产业链条构建、智慧农业技术推广、电商销售体系建设等问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细致交流,为后续调研打下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座谈。常思彤供图

实践团队师生深入柞水木耳产业示范园开展实地调研。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全程陪同下,团队成员系统考察了金米村木耳产业从传统椴木栽培到现代化菌包培育,再到智能化种植的完整技术演进历程。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展示,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木耳产业的技术升级路径。在品种展示区,面对各种各样的木耳品种,师生们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就品种特性、栽培要点等问题与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产品展销区,团队成员仔细观摩了各类木耳精深加工产品,包括即食食品、保健制品等多元化产品形态,并就加工工艺、营养价值等专业问题与工作人员展开探讨。团队师生参观了园区的电商直播基地,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互联网+农产品”的运营模式,包括直播策划、流量运营、粉丝维护等关键环节,在现场热烈氛围的感染下,多位同学主动请缨担任临时主播,走进镜头向网友生动推介柞水木耳的品质优势与产业故事,亲身体验农产品电商营销的实战场景。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木耳产业示范园。陈绵静供图

实践团队的师生与农户并肩劳作在依山而建的菌木林里,与农户一同躬耕于层叠的菌木林间,对青年学子而言,这既是体能的淬炼,更是知行合一的生动课堂。在乡土技术能手的现场指导下,队员们系统掌握了菌棒排布、除草养护等核心栽培技术。当第一次俯身清理菌棒间隙的杂草时,手指难免笨拙,泥土裹满指缝,但在农户的示范指导下,很快掌握了除草的要领。对大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一场深刻的实践课,他们真切体会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厚重,劳动不仅让知识落地生根,更在青春与土地的碰撞中,播下了理解乡土、服务基层的种子,这正是劳动实践赋予青年学子最珍贵的成长馈赠。

图为实践团队在田间劳作。吴育卓供图

在金米村开展实践调研过程中,师生与当地农户展开多维度深度互动,以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等多元调研方法为纽带,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调研团队带着精心设计的访谈提纲与问卷,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在与农户的座谈中细究产业发展瓶颈,在同种植户的闲聊里捕捉真实需求,让每一份问卷都承载着乡土的温度,每一次访谈都沉淀着基层的智慧。​

图为实践团队在当地农户家调研。陈凡奇供图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了校园围墙的局限,让青年学子真正走进乡村一线。师生团队扎根田间地头,蹲守农家院落,在挥洒汗水的实践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切实行动。广大师生在深入基层的实践历练中,系统提升了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及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国情民情的认知,切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图为实践团队在村委会前合影。毛嘉庆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柯文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