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深耕乡土,地质智慧激活山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3 20: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新蕊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张云凯 刘新蕊)在广袤的乡土中国,青春的脉动正与乡村振兴的节拍同频共振。2025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星火筑梦”实践团队重返河南省嵩县九店乡石场村,以青年视角深度解码地质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为这片古老土地注入蓬勃朝气。

▲团队实地考察石场村

•鹿鸣山乡,特色产业绘就富民新景

7月20日下午,团队首站聚焦石场村新生的梅花鹿养殖基地。这座承载村民增收与引流期盼的特色试验场,正探索鹿茸、鹿血产品的产业化路径。“我们希望通过养鹿发展鹿茸、鹿血等特色产品,拓宽村民的致富门路;也希望鹿场能吸引更多游客,为村里带来人气和活力。”村支部书记丁书记的愿景,在团队成员与养殖户围绕产业规划、发展前景的深度交流中变得清晰可触。青年学子在鹿舍间的行走与思考,让“产业振兴”从书本概念跃升为鲜活实践。

▲团队深入梅花鹿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书记夜谈,红色引擎筑牢发展根基

一场在农家驻地的“书记夜谈”,揭开了石场村蝶变的治理密码。丁书记系统阐释了支部建设引领如何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升级基础设施、融合文旅发展的“定盘星”。“将专业所学深度对接乡村所需,让‘青春梦’融入‘乡村梦’”——他的寄语点燃了学子们的热忱。围绕治理创新、人才回流、文化传承的探讨,碰撞出青年投身乡土的使命火花。

▲丁书记与团队成员在驻村农家座谈

•民情回响,政策温度照进百姓心田

7月21日清晨,循着去年足迹,团队再次叩响一位七旬老人的家门。变化清晰可见:低保补助足额到位,生活物资充盈无忧。“村子一年比一年好,我也跟着安心。”老人朴素的话语,成为精准帮扶政策长效落地的生动注脚。持续的回访刻度,丈量出石场村民生改善的真实温度。

▲七旬老人笑谈新生活

•城乡纽带,“书记的店”架起产销金桥

位于洛阳城区的“驻村书记的店”,是团队调研的重要一站。这个由驻村第一书记李彤辉创办的平台,让石场村的土鸡蛋、蜂蜜、木耳等特产直通城市餐桌。任期已满却选择坚守的李书记道出初心:“做书记不仅是岗位,更是一种承诺。村里的事没做完,我就不想走。”小小店铺,承载着一名基层干部的如山之诺,更成为资源出村、城乡互哺的创新枢纽。

▲团队成员与驻村书记李彤辉的合照

•青春深耕乡土,星火照见振兴

石场村回访之行,是“星火筑梦”团队将“行走思政课”植入乡土大地的再深化。从鹿场探产到治理夜话,从民生回访到解码城乡联结,“星火筑梦”团队以脚步丈量振兴脉络。石场村正加速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动能——梅花鹿产业开辟农产品增值新路,“书记的店”彰显组织动能对接市场的有效范式,而民生获得感的持续提升,印证着政策落地最温暖的答卷。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文化根脉、经济活力、治理效能与民生获得“四位一体”的协同跃升。未来,“星火筑梦”团队将继续深耕资源型乡村可持续发展前沿,聚焦文化IP赋能、数智技术嫁接与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青年长效服务乡村的实践范式,为千村万寨贡献融汇地质特色与青春智慧的现代化方案。

星火虽微,可映山河;青春深耕处,必见乡村万里新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新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