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乡村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美的变化,让艺术之美融入日常,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马鞍山社区教学点开展了一堂墙绘课程,以美为媒,共织一墙童趣斑斓。
课程前期,大家分工清洗多年积累的污渍,志愿者们顶着30℃以上的高温用砂纸反复打磨不平的墙面,再仔细涂刷白色底漆。志愿者们首先对厕所墙面进行清洁、打磨,确保绘画基础牢固。
课程开始,淡雅琪老师首先在墙面上轻轻画出几道弧线,当作远山的轮廓,围在旁边的孩子们仔细地看着,手里攥着画笔跃跃欲试。在老师的安排下,有的孩子们开始蘸取浅绿色颜料,小心翼翼地沿着弧线慢慢涂抹,初步形成了山体不规则的起伏;有的则蘸取深绿色,在山脚处叠涂,整体看来画面的层次感就体现了出来。山画完了,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手掌树”,淡老师用棕色的颜料在山旁勾勒出粗壮树干,向上分出枝桠。孩子们激动地分发并戴上手套,再拿刷子将不同的颜料涂在手上,带着满掌色彩往树枝上按,有的用力按出圆润掌印,有的轻触留下淡痕,墙上掌印挨在一起,粉、黄、绿等色彩晕染交融。整个过程,没人纠结线条是否笔直、颜色是否均匀。
阳光洒在墙面,未干的颜料泛着亮光,孩子们认真的脸上沁出薄汗,但谁也没有喊累。最后的画面,远处青山与蓝天相融,深浅绿色的山峦层层叠;树干向天空伸展,枝桠间缀满孩子们多彩的“巴掌花”,原本单调的墙面彻底变换了模样。本次墙绘,授课老师淡雅琪带领孩子用画笔勾勒山水轮廓、以掌印点缀生机,借由自由创作触摸美、表达美,让原本单调的墙面成为美育载体,在孩子心底播撒审美种子,让美育从课堂理论化作可感可触的生活体验。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授课老师淡雅琪,她表示:“这墙以前灰扑扑的,现在看着墙上的高低起伏的青山,还有一株印满手印的树,总觉得特别可爱。虽然墙绘的图案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和章法,但是孩子们踮着脚、举着手将颜料印在墙面上时都笑得很开心。其实支教就是这样,不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能和他们一起涂涂画画,留下点能让他们记很久的东西,就足够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