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党辉乡梦实践团以青春之力,承咏春之魂

发布时间:2025-08-13 20: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霍梓健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更好传承岭南优秀文脉,传播仁和岑能咏春拳文化,推动非遗咏春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以非遗文化之韵赋能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见行见效,近日,由深村村团委大学生副书记霍梓健带队佛山大学党辉乡梦实践团,联合深村村党委、深村村团委,奔赴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深村村,开展以“深村仁和岑能咏春文化宣传”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以青春力量激活非遗生命力,通过走访拳馆、义教推广、调研研讨等行动,在传承文化中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百千万工程” 中高校服务基层的使命。寻根溯源,拜师深村拳馆悟咏春,以青春之力,承咏春之魂。


寻根溯源,拜师深村拳馆悟咏春

近日,实践团走进深村仁和岑能咏春拳馆,古色古香的陈设与墙上的练功心得、荣誉证书相映,尽显咏春文化底蕴。受佛山习武民风浸润,仁和村民间习武之风长盛不衰,明清以来,咏春拳更成为深村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清末“佛山赞先生” 梁赞曾在此传艺,其徒孙叶问更让咏春名扬天下;民国初年,“铁臂岑能” 从秘鲁归乡学艺,开创的岑能咏春流派刚柔并济,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奠基。

▲图为仁和岑能咏春拳馆的正面照,由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黄德华供图

▲图为咏春拳馆的练习场地,由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黄德华供图

▲图为咏春拳馆的奖杯和荣誉证书,由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黄德华供图

实践团首先专访拳馆黄顺昌师傅。自幼习武的黄师傅深耕咏春数六十载,他认为咏春是 “谦和守正、以柔克刚” 的文化载体,传承需兼顾技艺与精神。他详述岑能咏春的起源与传承,从招式演变到精神内核,为成员打开理解咏春的窗口。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采访黄顺昌师傅,由实践团成员黄德华供图

随后,黄师傅弟子江向宁教授基础招式。成员们从马步、冲拳学起,反复体会 “中线理论”“以柔克刚” 要义,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

▲图为黄师傅弟子江向宁在指导实践团成员咏春,由实践团成员黄德华供图

▲图为黄师傅弟子江向宁与实践团在室外打咏春拳,由实践团成员黄德华供图

夜幕低垂,拳馆灯光暖黄。实践团成员与咏春传承人并肩而立,快门轻响,定格的不只是笑意盈盈的瞬间,更藏着老拳师的期许与青年眼底的热忱—— 那是传承的接力棒,正稳稳交至新一代手中。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与咏春拳馆的师傅们以及弟子们的合影,由成员黄德华供图

厉兵秣马,精心筹备义教展风采

为让咏春文化浸润童心,在佛山大学人文学院李春梅副教授、佛山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吴志炜老师和吴秀婷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在佛山大学仙溪校区进行了多次义教试课。在试课过程中,队员们全力配合主讲老师打磨教学语言、反复演练流程,努力打造一个沉浸式的咏春童趣课堂,让非遗种子在孩童心中扎根。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在佛山大学某教室试课,由成员黄德华供图

文化润童心,义教课堂绽芳华

近日,实践团在深村第二幼儿园的义教课堂上,以儿童能理解的方式播撒咏春文化的种子。实践团队员黄老师从“有黑眼圈的国宝” 切入,借功夫熊猫的趣味视频拉近孩子们与武术的距离。在问答中揭晓 “咏春” 之名,开启文化启蒙。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在幼儿园展开咏春义教,由成员黄德华供图 

随后分别由霍老师和周师傅展示“小念头”和“沉桥”咏春拳招式。咏春拳基础拳法 “小念头”动作沉稳,手法流畅。 “沉桥”桥手沉坠带力,身法协调,显巧劲与专业。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队长霍梓健于义教课堂展示小念头,由成员黄德华供图

▲图为咏春拳馆周师傅于义教课堂展示沉桥,由成员黄德华供图

课堂上,黄老师讲述岑能拜师学拳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咏春的渊源;教大家行拜师礼、抱拳礼,在与邻座伙伴互行礼仪的互动中,感受习武先习德的传统。霍老师示范摊手、膀手、伏手时,用“乌龟壳护自己”“翅膀防冲撞” 的比喻拆解动作,助教们耐心纠正姿势,引导孩子们在模仿中体会 “以柔克刚” 的要义。

▲图为幼儿园小朋友们学习咏春动作,由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黄德华供图

最后,孩子们跟着自编的手指操复习招式,“手掌摊开像扇子”“膀手像小桥” 的口诀在教室里轻轻回荡,每一个动作都成了触摸传统文化的小小触角。

▲图为幼儿园小朋友们做手指操,由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张楚涵供图

这堂课里,孩子们记住的不只是几个招式,更是对 “传承” 最朴素的认知 —— 就像岑能当年在茶馆拜师那样,今天的模仿与热爱,正是让这门百年功夫在新时代里继续生长的力量。当小小的手掌认真摆出摊手的姿势时,非遗文化的根须,已悄悄扎进了童年的土壤。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与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合影,由成员张楚涵供图

调研研讨,共探传承发展新路径

义教活动结束后,实践团结合203份问卷数据和街头采访,以青年议事厅的形式召开调研研讨会,深入剖析仁和岑能咏春文化传承困境。为解决年轻群体系统学习难的困境,成员们聚焦教学优化方向,提出以“功夫熊猫”等卡通角色为童趣载体来解读“中线理论”,设计“招式闯关”作为课堂游戏,同时简化动作以适配学生身体协调性,以提高学生学习咏春拳的积极性,从而平衡传统教学与快节奏生活的矛盾。为弘扬仁和岑能咏春文化,团队制定一系列宣传对策,一是推动咏春兴趣课进校园,二是打造“1分钟学咏春”短视频内容,三是开展社区亲子体验日活动等,以多元路径助力非遗传承。

 

▲图为党辉乡梦实践团成员讨论咏春调研内容,由成员黄德华供图

感恩同行,青春接力谱新篇

此次活动获深村村委会与幼儿园大力支持,村委会提供场地,幼儿园保障义教开展。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持续参与咏春传承,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

作为佛山大学响应 “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实践,此次三下乡以文化传承为纽带,既让非遗焕发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成员们在实践中成长,深刻认识到:青年当以青春之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百千万工程” 的推进中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光彩。(通讯员:梁振宇 霍梓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霍梓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