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程诺,李泠玮,张思宇,王祎卓,赵歆艺,吴艳玲)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普通话在基层普及,2025年暑假山东科技大学实践团抵达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前六汪村,开启以“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兴”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在六汪镇的支教课堂上,山东科技大学实践团的成员们将推普工作融入每一堂课的教学中,让普通话学习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助力。
图1 志愿者们寓学于玩创新课堂形式
课堂上,志愿者们摒弃了枯燥的拼音背诵模式,而是将普通话教学与各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在语文课堂上,他们带着孩子们朗读课文,逐字逐句纠正发音,遇到孩子们容易用方言替代的词语,就耐心讲解词语的含义和正确用法。比如讲到 “玉米” 时,有孩子习惯说方言词汇,志愿者就拿出玉米实物,用普通话反复强调 “玉米” 的发音,并告诉孩子们在外面交流时说 “玉米” 更容易被理解。数学课堂上,志愿者们也特别注重数字、运算符号的普通话表达,确保孩子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准确用普通话描述解题思路。
除了常规课堂,实践团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普通话水平。“故事大王” 比赛中,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志愿者们在一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还会给予鼓励和表扬。有的孩子一开始很害羞,不敢开口,志愿者们就主动带头讲故事,用生动的语气和夸张的表情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慢慢引导他们参与进来。
图2 志愿者和同学做游戏
“普通话小课堂” 是实践团每天课后的固定活动。志愿者们会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画片、小动物等,让大家围绕话题用普通话自由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很多新的词汇。有个叫小花的女孩,刚开始只会用方言和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已经能流利地用普通话给大家讲《三只小猪》的故事了,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实践团的成员们还注意到,很多孩子的家长普通话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于是,他们利用傍晚时间,开办了 “家长普通话夜校”。志愿者们从最简单的日常用语教起,比如 “你好”“谢谢”“再见” 等,还教家长们如何辅导孩子学习普通话。一位家长感慨地说:“以前孩子在家说普通话,我们都听不懂,现在跟着志愿者学习,不仅能和孩子交流了,感觉自己也能跟上时代了。”
支教过程中的推普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更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心。看着孩子们用越来越标准的普通话交流、学习,实践团的成员们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用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闻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