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玉溪师范学院“红绿融合 推普兴边”推普团奔赴这片傈僳族聚居的边境土地,开展三下乡活动,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腾冲市明光镇东营社区,一片充满生机的田野间,飘扬的五星红旗与志愿者们的橙色马甲相互映衬,以青春之力架起语言沟通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边境田野间,推普初启程
腾冲市明光镇东营社区,地处中缅边境,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生态。然而,语言交流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傈僳族同胞与外界的沟通协作。为打破这一困境,“红绿融合 推普兴边”推普团带着使命而来,将普通话推广与红色文化传承、绿色生态发展深度融合,为边疆发展注入新活力。
初入东营社区,志愿者们便被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所感染。在漫山遍野的花田中,傈僳族老乡们手持红旗,与志愿者并肩而立。鲜艳的红色旗帜,不仅是家国情怀的象征,更寓意着普通话推广将如红色精神般,在边疆生根发芽,连通内外。
田间地头,话家常传乡音
推普行动中,志愿者们摒弃传统说教模式,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在金灿灿的花田里,志愿者们一边协助老乡们劳作,一边用简单易懂的普通话交流种植经验:“阿姨,这种花卉的管护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学习,我教您怎么搜索关键词”“大叔,普通话里‘浇水’‘施肥’这样说,以后和收购商沟通更方便啦”。
树荫下的围坐交流,更是充满温情。傈僳族老乡们分享着家乡的传说、生态保护的故事,志愿者们则耐心倾听,用普通话梳理、记录,将民族文化与外界沟通的“翻译官”角色融入日常。“以前觉得普通话离我们的生活远,现在才发现,学会它能让家乡的好东西被更多人看见!”一位傈僳族大叔的感慨道。
红绿融合,绘就边疆振兴新图景
“红绿融合”是此次推普行动的核心特色。红色,代表着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志愿者们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边境守护事迹,让普通话成为传递爱国精神的纽带,激励傈僳族同胞守护边疆、建设家乡;绿色,象征着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借助普通话推广生态旅游、特色种植知识,助力东营社区发挥自然优势,走出绿色致富路。
青春接力,点亮边疆希望
随着推普行动的深入,东营社区的变化悄然发生:孩子们在课堂上更积极地用普通话交流,老乡们与游客、收购商沟通更顺畅,民族文化的传播渠道也因普通话的助力愈发宽广。夕阳西下,志愿者与老乡们漫步乡间小路,天边的晚霞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一路上,普通话交流的笑声回荡在边疆田野。
“红绿融合 推普兴边”行动,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融、发展的接力。这群青春志愿者用脚步丈量边疆土地,用声音传递发展希望,让普通话真正成为边疆振兴的“加速器”。未来,推普团将持续深耕,让青春力量与边疆发展同频共振,绘就“语通心连、红绿交融”的边疆振兴壮美画卷,让普通话的种子在边境沃土中长成支撑家乡发展的参天大树。
此次东营社区之行,是“红绿融合 推普兴边”的生动实践。它证明了,普通话推广不仅能打破语言壁垒,更能成为边疆文化传承、生态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引擎。当青春遇上边疆,当推普赋能振兴,祖国西南边陲的这片土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着美好未来大步迈进,而普通话,就是这场征程中最温暖的同行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思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