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为了让乡村孩子眼中的世界不止于田埂与山峦,让教育的温度成为唤醒灵魂的力量,2025年7月7日至17日,“沃土绘自然,筑梦昌乡间”实践团联合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意手绘社成员,每日清晨七点准时在公交站集合,搭乘43路公交车前往焦作市文昌街道刘范村,将艺术的种子播撒进乡村的晨光里。
1. 红纸裁趣:剪刀下苏醒的非遗与童心
非遗剪纸文化传播课上,大学生创意手绘社的志愿者们先细细铺开剪纸的故事——从古时窗棂上的吉祥纹样,讲到指尖流转的折剪巧思。孩子们瞪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红纸在志愿者手中翻折、裁剪,不过片刻,一只振翅的蝴蝶便从指尖跃出,引得小脸上绽开一片惊叹。
指尖的温度透过红纸传递,非遗的韵味混着童真的巧思,在乡村课堂里漾开圈圈涟漪。那些被剪出的纹样或许不够精致,却让沉睡的传统技艺,在孩子们的笑声里重新长出了灵动的翅膀。
图为孩子们在纸上作画
2. 瓶藏夏意:花草与画笔共筑的自然诗
艺术美育课上,桌上摆着一溜儿瓶子和刚掐的花,粉蔷薇带着晨露,紫莹莹的野菊像撒了把星星。“装半瓶水插花就行!”大学生创意手绘社志愿者话音未落,孩子们已行动起来:有的接水洒湿桌角,有的举花左比右划。更有创意的是,他们觉得花不足以描夏,便在瓶上画起来。举着“夏日花瓶”炫耀时,瓶水轻晃,甜香漫了满屋。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在制作花瓶
3. 巧艺生趣:纸扇与菊花里的季节诗行
手作的乐趣在课堂上接连上演,大学生创意手绘社的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从一把西瓜扇开始感受夏日巧思。铺开彩纸,从勾勒图案到裁剪组装,小脑袋们凑在一块儿,眼睛紧盯着剪刀游走的轨迹。等扇面的大致轮廓初见雏形,小家伙们立刻握紧彩笔,小心翼翼地给“西瓜”添上黑亮的籽、粉嫩的瓤,笔尖顿在纸面时格外轻缓,仿佛稍出差错,那抹夏日的清凉就会悄悄溜走。
图为孩子们展示制作的西瓜扇
4. 画笔为言:画纸上流淌的童真与世界
作为大学生创意手绘社的核心课程,绘画成了孩子们对话世界的最佳媒介。社员们先以“影子像什么”的小游戏打破陌生,教室里的笑声像撒了把碎银。随后,孩子们蘸取草叶的绿勾勒田埂上的蒲公英,调和晚霞的橙与紫堆叠发光的云朵,认真描摹村口碾盘的纹路……
图为孩子们展示制作的剪纸
十天时光匆匆,离别时,队员们手中握着孩子们塞来的画:歪歪扭扭的太阳旁写着“老师下次还来”,蒲公英绒毛上画着小翅膀,村口老榆树下多了牵手的小人。车窗外,刘范村的炊烟像孩子们画里温柔的云。
那些被画笔点亮的瞬间,早已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被色彩唤醒的感知、被鼓励点燃的勇气,会像田埂上的野草悄悄扎根,终有一天顺着他们的目光,生长成更辽阔的远方。而创意手绘社成员掌心的颜料痕迹,是这段时光的勋章——证明当热爱遇上乡土,每一份微小的付出,都能长出照亮彼此的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善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