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支教团:以艺术为笔,为乡村孩子们绘就夏日斑斓梦

发布时间:2025-08-12 22: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善友 赵鹏鑫 侯亚新   阅读 84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童声绘景,歌韵织夏。蝉鸣渐盛的七月,阳光淌过教室的屋檐,落在课桌上,稚嫩的歌声化作串串音符飘出院墙。2025年7月7日至17日,河南理工大学“沃土绘自然,筑梦昌乡间”实践团与吉他社成员共赴焦作市文昌街道刘范村,用音乐播撒爱的旋律,陪孩子们将星光与夏夜织进歌声,将艺术的种子埋进乡土。

图为孩子们和志愿者合影留念

1.童声亮星途:英文歌里育勇气

团队成员精心挑选了经典英文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以旋律为桥,引导孩子们在轻快的哼唱中自然识读单词、串联句式。

课堂一隅,曾低头紧攥衣角的男孩,在志愿者轻声陪伴下,从指尖怯敲节奏到哼出细若游丝的“little star”,再到副歌时稳稳接准每一个音符,笑意如晨光爬上眼角。周围的孩子们被这束光点燃,羞涩的低吟汇成放声高歌;当志愿者的引导悄然退场,他们仍能独立把整首歌唱得清澈而笃定。这一刻,比唱准歌词更珍贵的是——孩子终于相信:“我的声音,也值得被听见。”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此刻,孩子们亮晶晶的笑眼,盛着被歌声点亮的自信的光芒,比歌里的星星更加鲜活。

图为孩子们在唱歌

2. 手势舞蹁跹:《虫儿飞》中蕴暖意

音乐课堂《虫儿飞》同样妙趣横生:充满童真的手势舞与稚嫩清澈的童声缠缠绕绕,像小虫扑棱着翅膀钻进旋律里,让整个课堂都浸在欢喜里。

“黑黑的天空低垂”,随着音乐响起,志愿者开始沉臂扬手,孩子们的小手立刻扑腾起来,起初动作歪歪扭扭,但眼神却格外专注。几遍下来,小手跟着节奏起落,像一群振翅的小蝴蝶。孩子们边唱边动,有人跑调了自己却先笑场,又赶紧捂住嘴接着唱,歌声混着蝉鸣飘出院墙,惊起了树梢的风。 最动人的是合唱的尾声,“只要有你陪”,志愿者们的手轻轻落下,指尖点向孩子们的心口,孩子们亦抬手回应,爱从指尖流进彼此心底。

歌唱结束后,志愿者们分发“小小歌唱家”奖状,孩子们或举过头顶,向身边的伙伴炫耀,或小心翼翼折好塞进裤兜,生怕折了边角,那份藏不住的欢喜,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此刻志愿者们忽然明白,教育从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当温暖治愈的手势舞与天真烂漫的童声相遇,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之间,早已跨越了“志愿者”与“学生”的界限,成了彼此的伙伴。

图为志愿者鼓励孩子们大胆唱歌

3. 余韵绕课堂:即兴歌会融心泉

课后的教室仍荡着歌声的余韵。孩子们雀跃地踊跃上台展示:一对兄弟并肩而立,歌声里带着不服输的小气势;一对姐妹手牵着手合唱,调子温温柔柔的,如有春风拂过。志愿者们也被孩子们笑着推上台,民谣的悠荡与流行曲的明快交织,台上台下的歌声混在一起,成了乡村里最热闹的一角。

这场课后的小小音乐会,早已超出了课堂——它让人看见,音乐不仅是教与学,更是心与心的碰撞。当孩子们敢大方展示,当孩子们放下拘谨,那些流动的旋律便成了纽带,把陌生酿成亲近,把瞬间的欢乐酿成永恒的温暖。

图为姐弟两人展示制作的西瓜扇

4. 离别亦启程:音符载梦向远方

此次实践团与吉他社合作开展的音乐课,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教学,更是一场心与心的双向奔赴。如今三下乡已结束,回望屏幕里孩子们漾开的笑脸,耳畔又飘来那串稚嫩的歌声——恍惚间,仿佛又站在了那间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室里:看他们拿着话筒勇敢展示自我,瞧他们跟着手势舞扑腾小手,连跑调的哼唱都裹着蜜似的甜。

图为孩子们展示获得的奖状

那一刻忽然懂了,志愿者们埋下的是勇气与温暖,或许这些旋律会被淡忘,但那份“原来音乐可以这样快活”的雀跃,早已悄悄在心底发了芽。 或许某天,这些孩子会在田埂上哼起熟悉的调子,会在课本里认出“Twinkle”时想起那个闪光的午后,会在看到飞虫掠过草叶时,突然想起有群人曾陪他们一起“振翅”。而志愿者们期待的,从不是他们成为歌唱家,而是当生活偶尔按下静音键时,他们能记得:曾有一首歌,让他们觉得自己能飞,能触摸星星,能在平凡日子里,听见藏在风里的旋律。

这大概就是下乡路上最珍贵的收获——不是教会了他们几首歌,而是借音符推开一扇窗,让艺术的光照亮孩子们往后的路,亮一点,再亮一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善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