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在实地调研中厚植家国情怀,7月8日至7月11日,闽南理工学院“红黄绿”社会实践队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长汀县,开展“红帜绿汀,古韵闽西”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从非遗工坊到红色展馆,从生态农场到科技兰园,队员们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脉搏,用双手触摸文化传承的温度,在闽西大地上展开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红帜铸魂追寻信仰之光,传承红色基因
在朋口镇,实践队先后走进项与年生平事迹展陈馆、项南同志纪念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正火热开展。实践队通过“微镜头”捕捉信仰力量,以“时空对话”感悟忠诚担当,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队员们以”N个15秒”微视频接力形式,生动讲述项与年冒死传递情报、助力长征胜利的惊险故事;在“找寻红色细节”活动中,有人聚焦那件破旧的羊皮袄,有人记录情报密写的斑驳笔记,通过镜头挖掘文物背后的信仰力量。从项与年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到其子项南主政福建时推动“大念山海经”的改革魄力,两代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在创新实践中薪火相传。这场“见物、见人、见精神”的红色研学,让青年学子在互动体验中筑牢信仰之基,誓言以担当奉献续写新时代答卷。
古韵流芳解码千年技艺,见证匠心传承
团队成员来到姑田镇,在连城宣纸制作工艺展陈体验馆,实践队员跟随美玉堂连史纸创始人、非遗传承人邓金坤,深入探究连史纸“纸寿千年”的奥秘,队员们沉浸式体验宣纸制作的“捞纸”“晒纸”等72道工序。
“原来一张宣纸都要历经千锤百炼!”队员李鹭同学惊叹道。队员们沉浸式体验“捞纸”“焙纸”工艺,从竹帘抄纸到火墙烘焙,亲手感受传统造纸技艺的精妙。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队员们深刻理解了连史纸的耐久特性与文化价值,见证了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与活态保护。
绿绘新篇生态产业共舞,书写共富答卷
01见证党建引领“绿经济”
在罗坊乡,团队成员们走进邱赖村富硒丝瓜基地、茶油基地,岗头村雪茄产业园,开启了一场“带着课本下田、揣着文化回家”的青春实践之旅。了解到邱赖村是如何探索出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富硒特色种养、着力打造“连城小菜园”的发展新路子。百亩盛开的丝瓜花让夏日的田园更显勃勃生机,金灿灿的丝瓜花爬满瓜架,一根根富硒丝瓜挂满枝藤,团队成员听着政务讲解员讲述如何依靠富硒丝瓜,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种植增收,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的生动故事;踏着崎岖山路来到油茶基地,了解茶油从选种、育苗、种植、管护到采摘、加工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深入了解茶油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先钻进雪茄烟田“闻香识叶”,再踱进由百年老宅改造的乡村文化会客厅“围炉夜话”,在烟叶与文化交织的时空里,深切感受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成效。
02感受科技赋能“兰产业”
在朋口镇,团队成员走进连城兰花博览园,开启了一场“带着问题进棚、捧着答案出园”的研学之旅。连城兰花博览园以"科技+产业"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队员们穿梭在基地的各色兰花丛中,一边感叹着“科技养兰”的精准参数,一边聆听讲解员讲述“一朵花如何催生文旅融合产业链”的致富经。这堂“闻得到幽香、看得见科技、摸得着历史”的立体思政课,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青春心田悄然生根。
03体悟生态治理“汀样板”
在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队员们通过沙盘模型和VR展示,深入了解“项公治山”三十载将“火焰山”变“绿洲”的治理奇迹;项公亭前,一幅幅珍贵影像生动展现了项南同志推动形成的“长汀经验”,诠释了“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治荒精神;走进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队员们实地考察湿地修复成果,观察丰富的水生植被和鸟类栖息,切身感受“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显著成效。“课本上的‘草牧沼果'循环模式,在这里看到了生动实践!”队员陈纬豪同学在操作无人机拍摄时感叹道。实践队以“幸福河湖”为主题拍摄微团课,将“党政主导、群众参与、多策并举”的长汀经验转化为青春话语。“我们要做新时代‘生态卫士',‘传播先锋',助力长汀经验在更多土地上开花结果!”主讲人曾美玲的感慨,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4天行程,11个站点,200公里跋涉——团队成员以非遗体验触摸文化根脉,用红色足迹丈量信仰高度,在丝瓜架下求解共富公式,于兰香深处见证科技兴农。这场社会实践让闽理青年触摸到文化的温度,更深刻领悟乡村振兴的深层内涵——它是红色基因的赓续、传统文化的活化、生态治理的觉醒,更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未来,“红黄绿”社会实践队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让知识扎根土地,让青春赋能振兴,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更多知行合一的青春篇章!(通讯员:黄晓锦 祖艳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祖艳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