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张亚琪)七月的宜都红花套镇,蝉鸣织就夏日序曲,“爱心托管班” 的教室里却传来阵阵欢笑声。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爱驻宜都” 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饶诗锐带来的 “舌尖上的普通话” 课程,正以方言为匙、游戏为桥,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读懂普通话的意义。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课桌上,课程从两段特殊的 “祝福” 开始。甘肃籍志愿者高小龙用带着西北沟壑气息的方言开口时,孩子们先是瞪圆了眼睛,随即爆发出善意的哄笑:“老师说的是什么呀?” 当湖北咸宁方言的软糯语调响起,熟悉感让部分学生点头,却仍有大半人摇头表示 “听不懂”。饶诗锐趁机引导:“方言就像家乡的小秘密,很美,却可能挡住远方的朋友。” 直观的差异冲击,让 “普通话是通用语言” 的认知悄然萌芽。
方言猜谜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播放山西话音频时,“醋香” 提示刚落,就有学生举手:“是山西!我爸爸出差带过老陈醋!” 湖南方言的热辣语调搭配 “剁椒鱼头”的线索,更是引发抢答热潮。孩子们在方言与地域文化的联结中恍然大悟:“原来语言里藏着这么多故事!” 而当饶诗锐问 “怎样让全国的故事都被听懂” 时,课堂瞬间安静 —— 答案已在他们心中成形。
随后的闯关游戏成了最生动的实践。口部操上,孩子们对着镜子活动唇舌,像小歌唱家般寻找发音的 “发力点”;绕口令 “黑化肥” 的绕转中,错音引发的笑声此起彼伏,却没人愿意停下;志愿者举起的手势划出 “高平调”“降升调” 的弧线,孩子们踮脚、弯腰模仿,声调在互动中愈发标准。汗水浸湿额发,眼神却愈发明亮,他们发现,原来普通话可以像玩游戏一样有趣。
“方言是奶奶哼的童谣,普通话是和陌生人的顺畅聊天。” 课后,一名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这场在蝉鸣声中开始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发音技巧,更让他们懂得:方言是根,扎在故乡的土壤里;普通话是桥,通向更广阔的世界。当两种语言在成长中和谐共生,便是童年最美的语言印记。
如今,托管班的孩子们总爱用普通话分享家乡故事。那字正腔圆的语调里,藏着的不仅是清晰的表达,更是对沟通的渴望、对世界的向往 —— 这正是 “舌尖上的普通话” 课程播下的种子,在夏日里悄悄生长。
▲图为志愿者为学生授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亚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