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青年学子开展三线建设精神探寻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05 17: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祁万鹏   阅读 68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8月1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湟奋进-赤梦同奔团队走进西宁市城北区三线建设服务基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寻三线建设精神之旅,团队成员以青春视角深入了解三线建设历史,挖掘背后的伟大精神,收获颇丰。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便全身心投入到参观学习中。西宁市城北区三线建设服务基地是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的重要阵地,占地1248平方米,分为“百炼成钢,牢记使命显担当”“聚沙成塔,踔厉奋发守初心”两大板块。团队成员通过“图文资料叙史 + 多媒体互动 + 场景还原”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地了解1964年至1980年期间三线建设在青海的历史。基地内实景化展现的西宁、海东、青海湖等地区的30个重点厂区,情景式还原的“装配车间”“干打垒”等生产生活场景,以及多维度展出的261件套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老物件”和首次呈现的105份珍贵“三线”文献史料,都让成员们对那段历史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深刻感受到三线建设者们当年工作与生活的艰辛。

为进一步了解三线建设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8月3日,团队成员对新老工人进行了深入采访。老工人齐奶奶抚摸着过去工作时使用的搪瓷杯,回忆道:“那时候女工也不示弱,白天在车间组装零件,晚上还要轮流巡逻。住的干打垒漏风漏雨,就用报纸糊墙缝。但想着能为国家造出急需的设备,心里比喝了青稞酒还甜。”她布满皱纹的双手上,至今还留着当年被零件划伤的疤痕。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三线建设时期生产设备实物展

年轻工人叶女士则展示着手机里的技术革新获奖证书:“现在做智能生产线改造,遇到技术瓶颈时,总会想起齐奶奶她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劲头。上个月调试新设备时,团队连续72小时攻关,用三线人不服输的精神啃下了硬骨头。”这位90后工程师不仅将传统工艺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还带领团队研发出三项专利技术,让老厂房焕发出新活力。

河湟奋进-赤梦同奔团队祁万鹏表示:“通过这次参观与采访活动,团队成员们对三线建设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当代人不断奋进的强大动力。未来青年学子将继续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精神的内涵,通过多种形式将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在三线建设服务基地场馆门前合影

据介绍,此次探寻三线建设精神之旅,既是高校学子了解历史、汲取精神力量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三线建设精神传承与弘扬的积极探索,为三线建设精神的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也为团队后续开相关主题的实践与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讯员 祁万鹏)

2025年8月3日

控制工程学院河湟奋进 - 赤梦同奔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祁万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