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童绘承雅韵 木刻版画育童心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非遗童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木刻版画为种,让非遗扎根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05 17: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张秀文 何梓航 郑润锋 丘旭日)2025年7月9日,“非遗童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义教老师们走进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当版画遇见童心”的非遗体验活动。义教组老师以生动的讲解开启课堂,搭配安全工具与特色图案,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木刻版画技艺。通过这种趣味互动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更在动手创作中埋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启课互动燃兴致 巧融童趣与传统

课程伊始,义教组老师以生动讲解开启非遗启蒙,通过问答互动引导孩子们走进木刻版画的世界,“版画最早用什么材料创作呀?”的提问引发孩子们踊跃举手,课堂上小手林立、应答声此起彼伏,热烈氛围中满是对传统技艺的好奇。考虑到儿童操作安全,活动特别采用易于雕刻的雪弗板替代传统木板,搭配专业儿童安全刻刀,既保留版画创作的核心体验,又筑牢安全防线。在助教老师的细致协助下,孩子们领到预先用复写纸转印好图案的雪弗板——这些图案巧妙融合剪纸纹样、吉祥符号等传统文化元素与卡通形象等童趣设计,让千年非遗与童真创意碰撞出奇妙火花。

图为义教组成员正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张秀文 供图)

执刀凝神精雕琢 指尖巧运显匠心

理论知识讲解刚告一段落,孩子们便按捺不住期待,雀跃着投入实践创作。只见小小的身影们专注低头,稚嫩的小手稳稳攥着安全刻刀,时而因专注用力微微蹙眉,时而又扬起笑脸向同伴展示刻出的线条,认真模样里透着对创作的热忱。当孩子们握紧刻刀专注创作时,不仅在安全体验中完成了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更在指尖与雪弗板的接触中,真切触摸到地方文化的温度与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助教老师们穿梭在课桌间,弯着腰手把手纠正握刀姿势,轻声细语讲解下刀角度。在师生默契配合中,一块块普通的雪弗板蜕变为承载创意与匠心的版画作品,指尖的温度与非遗的魅力在这一刻悄然融合。

图为成员指导学生如何雕刻(张秀文 供图)

师生协契传薪火 文脉深植幼心田

雕刻完成后,上墨环节紧接着登场,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有的孩子瞪大眼睛,紧盯着墨滚在玻璃板上划出均匀的墨痕,眼神里满是好奇;有的则小心翼翼拿起墨滚,学着老师的样子在雪弗板上轻轻滚动上色,小手上沾了墨渍也毫不在意,专注模样格外动人。最令人期待的印刷环节到来时,孩子们纷纷屏住呼吸,用小手紧紧按住纸张一角,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随着马莲和木蘑菇在纸背上轻轻摩挲,原本空白的纸上渐渐显露出清晰的图案,一幅幅作品跃然纸上。当完整的版画呈现在眼前时,孩子们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清脆的欢呼此起彼伏。这一刻,古老的版画技艺在孩子们的指尖流转,在纯真的笑容里焕发出新的生机,非遗的种子也悄然在童心深处扎根。

图为学员们的版画作品合集(郑润锋 供图)

油墨的清香在教室里轻轻弥漫,稚嫩的小手捧着人生第一幅版画时,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完成作品的欣喜,更映照着非遗技艺代代相传的微光。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体验,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当孩子们触摸刻刀的力度、感受墨色的晕染,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在童心中扎根、萌芽。每一个专注的眼神,都是对历史传承的郑重凝望;每一张灿烂的笑脸,都是与传统艺术的温柔相拥。这场“版画与童心”的相遇,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童年里焕发新生,更让文化自信的底色在潜移默化中铺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非遗童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相信,这份指尖传递的传统之美,将化作孩子们生命里的文化基因,在未来的时光里持续生长、绽放光彩,让非遗的星火在代代相传中永远明亮。

图为成员与学员们大合照(张秀文 供图)

供稿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非遗童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撰稿 | 张秀文

审核 | 何梓航 丘旭日 郑润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