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培正学院“励行”儒韵绿脉实践团三下乡:助力“百千万工程”——儒韵探幽,乡韵弘光

发布时间:2025-08-05 19: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萧楚灵、罗政博   阅读 24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探儒源,绘绿篇

上涌传孔韵,文脉续新篇

溯其源,明脉络

族谱载春秋,后裔守根基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儒家文化如璀璨星辰,照亮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其蕴含的智慧与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个人修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8月4日,广东培正学院“励行”儒韵绿脉实践团走进上涌村孔子学堂,与长老深度对话,探寻儒家文化乡村传承脉络,为乡村文化振兴添能蓄势。

▲图为长老给成员们讲述宗族故事

溯源寻脉,孔裔流芳

踏入孔子学堂,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每一块砖石、每一幅字画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成员们围坐在长老身旁,听他缓缓道来孔子后裔在上涌村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原来,上涌村的孔子后裔们,自先辈迁徙至此,便在这方水土扎根,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洗礼,家族不断发展壮大。

翻开那厚重的族谱,泛黄的纸页上,工整的字迹记录着家族的每一代传承。从族谱中,成员们看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也感受到了孔子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厚根基。每一代人都在族谱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他们或是文人墨客,或是商贾贤达,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始终秉持着孔子的教诲,传承着家族的优良传统。

▲图为长老为成员们答疑解惑

传承克艰,儒风守彰

随着访谈的深入,“励行”也了解到了孔子文化在上涌村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下,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淡薄,孔子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同时,外部文化的冲击也使得孔子文化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然而,上涌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孔子文化的传承。长老告诉大家,村里一直致力于弘扬孔子文化。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孔仪式,这不仅是对先祖的缅怀,更是对孔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仪式上,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遵循古老的礼仪,庄重而虔诚地表达着对孔子的敬意。

▲图为长老讲述上涌村发展计划

创新施策,儒韵焕光

访谈尾声,成员们根据谈话内容进一步就关于上涌村孔子文化发展措施进行了询问。面对资金短缺与历史文物保管的挑战,上涌村多措并举,积极成立孔子后代联谊会,举办孔子文化节,开设书法班、诵读班和龙狮班,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激发村民对儒家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同时,通过修复祠堂、设立孔子文化馆等举措,不仅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也提升了上涌村的文化氛围。展望未来,上涌村计划打造研学路线,实施文化项目,力求成为儒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中心。在政府、社区领导的共同努力下,上涌村正逐步克服资金筹集、项目审批等难题,以公开透明、统一意见的方式,稳步推进儒家文化的复兴。

▲图为成员们与长老合影留念

展望同途,儒业恒昌

在本次访谈与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深入领略了顺德地区孔子后裔聚居地上涌村独特的儒家文化氛围,从孔子学堂的访谈中,成员们深切感知到孔子文化传承的紧迫性与重大意义。在未来,广东培正学院“励行”儒韵绿脉实践团将积极利用新媒体记录传播儒学文化,将非遗艺术引入课堂进行创新实践,打造沉浸式儒学课堂等。为上涌村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共同书写儒业恒昌的新篇章!

文稿丨刘静妍

编辑丨蔡晓冰

摄影丨杜紫妍 刘静妍

初审丨罗政博 萧楚灵

复审丨余厚艺

终审丨李慧 伍婷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政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