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铺富路,侗韵谱新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黄精富农,侗韵兴乡”实践团赴通道开展产业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05 18: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范艳霞 王涛 刘诗瑶   阅读 74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专业助力侗乡发展,7月23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黄精富农,侗韵兴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在范艳霞老师带领下,深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围绕黄精为核心中药材产业富民与侗乡文化振兴主题展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访谈、产业考察与文化体验等形式积极探索“中药材+文旅”融合路径,为当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注入青春动能。

林下经济新探索:青春力量助力中药材产业振兴

通道县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成为高品质黄精的重要产区。实践团先后走访菁芜洲镇地连村、万佛山镇下乡村及坪坦乡的黄精产业基地,考察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前往通道县四季源农业公司学习“九蒸九晒”非遗技艺及现代化改良工艺;在湖南农达健康产业公司调研黄精系列产品开发,该公司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攻克了黑老虎果实保鲜及深加工难题,同时了解到当地依托政策扶持,已形成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黄精产业链。

▲图为实践团调研黄精加工基地

▲图为实践团走访黄精种植基地

万佛山镇的湖南通道春香农业科技公司钩藤基地,采用“林药间作”生态模式,是GAP示范基地及市级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其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作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设的科技小院,基地发挥“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图为钩藤GAP示范基地

实践团怀揣科技助农的初心,深入芋头村开展产业调研,了解林业“双千基地”建设与运营,调研木姜子种植技术及产业现状,参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设的通道中草药科技小院和黑老虎林下经济示范园,学习特色林下种植模式与产品研发,为多元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图为实践团参观芋头村科技小院

探秘古侗寨:非遗活化与文旅融合的青春实践

实践团还前往皇都村、芋头村、上岩村古侗寨,在非遗文化展示馆沉浸式体验侗族文化:了解侗布纺织与印染、聆听侗族耶歌、观看芦笙制作与演奏,更见证湖南省劳模演示侗锦“通经断纬”技艺,感悟“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文化内涵,同时关注电商销售等现代模式对非遗传播的助力。

▲图为实践团观摩劳模展示侗锦制作过程

实践团聚焦“侗族非遗+文旅”发展,通过问卷与入户访谈收集群众建议,考察侗族建筑文化、民俗节庆等在当代的生存图景。古侗寨的青瓦木楼、雕花鼓楼仍承载议事与节庆功能,村民参与文旅的热情与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为文旅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图为实践团进行问卷调研

▲图为实践团在古侗寨进行调研访谈

山水侗乡展新颜,青春实践谱华章。实践团以“科技支农+文化兴农+生态惠农”三维驱动模式,助力黄精等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系统挖掘侗族非遗文化资源,探索新型融合发展路径;同时结合当地生态优势,推广林下经济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实践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让青春智慧在侗乡沃土绽放光彩,共同谱写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