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博物馆探艺:数字赋能非遗传承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05 20: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凯军 叶德祥 牛芷含   阅读 31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微物弘湘队全体成员走进湖南省湘绣博物馆,围绕 “解码非遗基因,数字活化传承” 这一核心主题,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实地考察活动。在数智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成为重要课题,此次活动正是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非遗的深度碰撞,为湖湘非遗探寻创新传承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在湘绣博物馆前合影

步入博物馆展厅,湘绣千年传承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团队成员们迅速投入考察状态,深入绣品陈列区与工艺展示现场,开启了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探秘之旅。在清代宫廷绣品展区,“双面全异绣” 作品《狮虎图》让队员们驻足惊叹:同一绣品正反两面分别呈现雄狮的威严与猛虎的矫健,针脚细密却毫无交错痕迹,这种 “一根丝线连两面,两面意境各不同” 的巧思妙构,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湘绣技艺的巅峰水准。而在民俗绣品区,“毛针绣虎” 系列作品更是栩栩如生,绣品中老虎的毛发根根分明,眼神锐利有神,仿佛下一秒便会从绣品中跃出,队员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逼真神韵。在湘绣工坊的活态展示区,考察活动迎来高潮。队员们围站于绣架旁,近距离观摩绣娘的刺绣过程。只见绣娘手指轻捻丝线,瞬间将一根普通绣花线劈成十二分之一细的丝线,“劈丝如发” 的功夫让在场队员啧啧称奇。随着绣针起落,一幅《岳阳楼记》绣品逐渐成形,针脚或疏或密、或长或短,将文字的韵律感通过丝线细腻表达,真正诠释了 “针脚藏情” 的深刻内涵。队员们特意启用高速摄像机,以镜头慢放的方式记录丝线穿梭的轨迹,力求在光影留存中解码这门千年技艺的传承密码。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湘绣展品细节

数字赋能成为此次考察的核心落点,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摄像组携带专业设备穿梭于各个展区,通过特写镜头捕捉绣品丝线的光泽层次,用推拉摇移的运镜技巧展现大幅绣品的整体气韵,让湘绣的质感通过镜头完美呈现。文案组则在博物馆研究员的指导下,仔细梳理湘绣 “汉代起源 — 晚清鼎盛 — 当代创新” 的历史脉络,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残片到清代 “湘绣之乡” 的产业盛况,再到如今融合现代设计的创新作品,清晰勾勒出这门技艺的发展历程。创意组成员则在现场即时召开头脑风暴会,结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设计出 “3 分钟看懂湘绣绝技”“绣娘的一天” 等系列短视频脚本。正如队员张同学在研讨时所说:“湘绣的美藏在细节里,要用竖屏短视频、条漫推文这些年轻态的形式,让更多同龄人‘秒懂’非遗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梳理湘绣素材,研讨数字化传播方案

此次考察不仅留存湘绣传承的珍贵切片,更锚定“数字+非遗”的创新方向。未来,微物弘湘队将整合湘绣考察成果与湖湘红色文化、城镇文旅资源,开发AR绣品导览、非遗数字手账等产品,推动湘绣从博物馆走向手机屏,助力非遗传承在数智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撰文 | 叶德祥 邓凯军

图片 | 张喆 宋静

审核 | 赵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牛芷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