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张浩)近日,宜昌市宜都市红花套镇的爱心托管班里热闹非凡。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爱驻宜都”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实验器材,为二十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水的净化”科学实践课,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科学奥秘,在趣味互动中提升实践能力。
课堂伊始,志愿者以PPT为载体,生动讲解了过滤水的科学原理与实验器材安装方法。从塑料杯、过滤管、漏斗等基础器材的作用,到滤纸、海绵、花岗岩石子、瓷砂、活性炭、石英砂等过滤材料的特性,志愿者逐一介绍。重点演示了过滤管的分层组装步骤:在不同过滤管中依次放入滤纸与海绵,再分层装入花岗岩石子、瓷砂、活性炭和石英砂,强调“先铺垫过滤层、再填充过滤材料”的安装逻辑,为后续实验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图为志愿者开展趣味实践课
“我们家里喝的自来水,也是这样过滤的吗?”针对学生的疑问,志愿者顺势展开生活饮用水过滤知识科普。志愿者解释道,自制净水器通过不同颗粒大小的材料拦截泥沙等杂质,而生活中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更为复杂。以“缓速过滤法”为例,水厂会先通过大型藻类、微生物过滤层初步净化,再利用微生物分解细菌、异味物质,最后经砂石过滤层深度处理。“但自制净水器只能过滤可见杂质,无法去除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所以过滤后的水还不能直接饮用。”志愿者的讲解让孩子们明白了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区别,不少学生边听边点头,眼中充满好奇。
理论讲解结束后,最激动人心的动手实践环节拉开序幕。二十余名学生被分为五组,每组领取一套实验器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独立组装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实验。从裁剪滤纸、铺设海绵,到分层装入石子、瓷砂、活性炭和石英砂,再小心翼翼地倒入泥水观察过滤过程,孩子们分工协作、专注操作,课堂上充满了探索的热情。“看着浑浊的泥水慢慢变清,就像变魔术一样!”学生小李(化名)举着过滤后的水杯兴奋地说。另一组的学生小许(化名)则认真记录着实验细节:“原来活性炭真的能吸附杂质,这比课本上的图片直观多了!”
实验结束后,各组展示过滤成果,志愿者通过对比水质清澈度评选出“最佳净化小组”。获奖的学生们欢呼雀跃,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多上这样的科学课”。此次科学实践课将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方法,更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爱驻宜都”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专业优势,开展更多贴近生活的实践课程,让爱心托管班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增长本领的成长乐园。
图为托管班学生合作实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