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舞烽火,越韵颂忠魂”——纪八一北京科技大学且听烽吟实践团开展抗战越剧东社区宣讲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4 19: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欣妍   阅读 5.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8月1日,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北京科技大学“且听烽吟”实践团与“华韵铸鼎”棹歌寻遗实践团携手走进华清园社区,以越剧艺术为载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抗战文化宣讲活动。活动以“水袖藏锋:越剧里的烽火岁月”为主题,通过经典剧目展演、历史故事讲述、互动体验等形式,让社区居民在婉转的唱腔与翩跹的水袖间,重温抗战年代的信仰与坚守,感受非遗艺术与抗战基因的深度融合。

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已有百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唱腔柔美、表演细腻,传统剧目多聚焦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际,越剧艺术家们主动承担起文艺抗战的使命,创作了《忠魂曲》《八女投江》《霞光》等抗战现代戏,让柔美的艺术形式迸发出抗战的铿锵力量,让百年越剧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

此次宣讲活动有机结合两支社会实践团的实践主题,以越剧中的抗战经典为切入点,探索现代社会中非遗艺术与抗战记忆碰撞出的火花。北京科技大学的两支实践团通过精心策划,将越剧表演、历史讲解与互动环节相结合,让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在艺术欣赏中感悟抗战精神,实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教育目标。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通过《八女投江》经典抗战越剧剧目,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品味该越剧中的巾帼壮歌,感受抗战年代的壮烈与深情。该剧取材于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的真实事迹,突破了越剧传统的才子佳人题材,以刚柔并济的表演风格再现了八位女战士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当“女儿身化作擎天柱”的唱段响起,现场观众无不被这种“柔肩担道义”的精神所震撼和感动。实践团成员还结合历史资料,详细讲述了八女投江的背景,增强了剧目的感染力。

活动最后,为增强参与感,实践团设计了“写给抗战前辈的话”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在明信片上写下对抗战先烈的缅怀与敬意。“岂曰无碑,山河为碑;岂曰无名,人心即名。”“中国人民万岁!祝贺抗战胜利80周年!”“先辈们,你们用热血铺就前路,今日中华儿女定会守好这盛世,让理想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字字真切,句句动人。大家纷纷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这些明信片将被整理在一起,作为抗战教育的珍贵资料。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越剧用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抗战记忆具象化,使民族叙事更易共情;抗战题材为越剧注入时代精神,拓宽其表现边界。二者结合展现出强大力量,推动精神传承。传统艺术需要回应时代关切才能永葆青春,而抗战记忆也需要艺术的增彩才能代代相传。

当水袖翻飞处,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当越韵响起时,忠魂故事再度鲜活。此次活动通过越剧这一艺术形式,让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美的享受中接受了抗战历史教育,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未来,北京科技大学实践团将继续探索非遗与抗战文化的融合路径,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化作新时代笔尖的锋芒、实验室的灯光、乡村振兴路上的脚印,以及平凡岗位上不熄的热忱。也让抗战精神借助艺术的感染力,在一代代人心中扎根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欣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