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电商路 助农增收乡村兴

发布时间:2025-08-04 21: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雨晨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8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星火电商 筑梦振乡”实践队奔赴枣庄市山亭区、薛城区等地,开启为期十天的农村电商社会实践活动。枣庄作为鲁南地区的农业大市,拥有石榴、板栗、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实践队通过走访种植基地、与电商从业者座谈、开展助农直播等形式,探寻当地农村电商的发展路径。

田间地头的“电商困境”

走进山亭区水泉镇的万亩石榴园,饱满的石榴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疏果、套袋。在附近的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李大姐向队员们倒出了心声:“咱们的甜石榴口感好,但往年大多靠贩子上门收,价格压得低。前两年试着在网上卖,可拍出来的照片黑乎乎的,快递还总把果子磕坏,慢慢就没信心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在薛城区邹坞镇的马铃薯种植区,队员们发现,当地的优质马铃薯因缺乏标准化包装,在电商平台上只能以“散装农产品”的低价售卖;而在市中区的板栗加工点,虽然有了初步的深加工产品,但由于不懂线上营销,店铺的月销量始终在低位徘徊。

实践队通过对50余户农户、20家涉农企业的调研发现,枣庄农村电商发展主要面临三大瓶颈:一是运营能力不足,多数农户缺乏网店装修、产品摄影、客服沟通等技能;二是物流体系不完善,部分偏远村庄快递时效慢、成本高,生鲜农产品损耗率超过15%;三是品牌意识薄弱,同类产品多以“地域名+品类名”命名,缺乏辨识度和溢价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调研农产品销售困境。唐烯恬 供图

直播间里的“助农尝试”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队首先从“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入手。在水泉镇石榴园,队员们搭建起临时直播间,用专业设备拍摄石榴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并邀请当地农技员讲解石榴的种植优势。“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枣庄甜石榴,每颗都有18%的甜度,咬一口全是汁水……”队员们的热情讲解,配合现场试吃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

随后,实践队又在邹坞镇开展了马铃薯专场直播,通过“产地直采+现挖现发”的模式,打出“新鲜从田间到餐桌”的卖点,单日销售额突破2万元。

除了直播带货,队员们还针对不同平台特性制定策略: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石榴树下的丰收故事”系列短片,累计播放量超50万;在社区团购平台推出“枣庄农产品组合装”,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在电商平台帮助农户优化产品详情页,将“普通照片”替换成统一拍摄的高清图,并补充了产品检测报告、种植过程等内容。

量身定制的“发展良方”

经过深入调研,实践队结合枣庄农村电商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份《枣庄农村电商发展建议报告》,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方案:品牌建设:建议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枣庄优选”公共品牌,对石榴、板栗等核心产品进行地理标志认证,设计融入台儿庄古城、铁道游击队等文化元素的包装,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产业链延伸:针对马铃薯等易储存作物,建议开发薯片、淀粉等深加工产品;利用石榴籽研发保健品、护肤品,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高端市场。人才培育:联合当地政府开设“电商培训班”,编写《农村电商入门指南》,内容涵盖从账号注册到售后维权的全流程知识,并计划建立“大学生+农户”的结对帮扶机制。

实践队还注意到,枣庄的红色文化、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提出“电商+文旅”的融合思路:在直播中穿插台儿庄古城、抱犊崮景区的宣传,推出“买农产品送景区优惠券”活动,实现“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的双向引流。

长效帮扶的“青春承诺”

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实践队与当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实践队将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线上培训,整合供应链、物流、销售渠道等资源,为农户提供一站式电商服务。

如今,在枣庄的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管理网店,快递车每周定期穿梭在村庄间,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正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正如水泉镇果农李大姐在感谢信中写的:“是这些大学生让我们知道,好东西能卖出好价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枣庄农村电商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更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需要青年担当”的含义。未来,实践队将持续关注枣庄农村电商的发展,用专业知识架起“数字桥梁”,让更多乡村好物通过电商翅膀飞向远方。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合照。刘钊瑗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